想要了解國際教育,爲什麼不能錯過這本書?

《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這本書正式發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近期周成剛老師也帶着這本“小紅書”與不少學生和家長做了一些有關國際教育的分享,很多人來到現場與周成剛老師交流國際教育相關的話題,對國際教育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小紅書”正式出版之前,我們邀請了一些學生和家長預讀,他們也分享了在看過這本書後的感受,這些心得也很值得拿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蒲錦文

兩位劍橋學子的母親(右一)

作爲兩位曾經的普通高中非典型性學霸的媽媽,我看完周老師的這本新書,感慨萬千。“感觸”的是周老師急家長所急,“慨嘆”的是該書內容太全面、太實用了,我當年爲了書中的哪怕一條信息都要在網上扒幾十個網站的上百張網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家長認知先行,孩子纔有未來,周老師的這本新書讓留學小白家長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視野得以拓寬,更加真切地認知了過往所不知的信息。當媒體的廣角鏡頭裡還是世界名校科普時,周老師的新書已經聚焦到規劃、備考、申請和求學的實操,從目標迴歸到路徑,這是家長們最需要的寶典,也是治癒家長焦慮的良方。強烈推薦!

孫瑞

畢業於紐約石溪中學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本科在讀

小學時第一次在北京參加了周老師的國際教育展,當時的我未曾想到幾年後我會堅定地選擇走上留學之路。從美高到美本,留學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讓我不斷挑戰自我、探索未來的可能性。《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這本書不僅爲留學準備和其他問題提供了全面的解答,更告訴我們人生有多種選擇,每一步都是重要的。

姜相宇

畢業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就像周老師這本書裡說的那樣,本科留學確實能比較全面地感受到國外高等教育的精華部分,比較典型的就是美國的通識教育。學校會提供大量各個領域的課程,每個人都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這種個性化發展無形中消解了攀比和競爭的高壓,讓大家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爲這個世界帶來些什麼。

郭文超

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

現就職於谷歌

感謝三年前努力出國的自己,給了我進入美國頂尖學府的機會,給了我入職世界大廠的機會,也給了我與新東方合作,成爲一名啓航導師的機會。出國讀研拓展了我的視野,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從小鎮做題家到谷歌工程師,信息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打破信息差,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趙西領

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留學不僅能讓我們向外開拓眼界,還能讓我們不斷突破自身的侷限性、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人生不止一種答案,每一步路都算數。

李佳穎

畢業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越是競爭激烈的時代,越是內卷的環境,其實越需要把眼光向外看,去發現新的機會,選擇新的道路。這本書就是一本在教育方面“向外看”的書,讓很多像我這樣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瞭解到不一樣的成長風景,並付諸實踐。

富弘毅

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留學可能是爲了更高的學歷、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的改變,對人生的理解,從1個答案變成了100個答案。

馮禹菲

美國羅得島設計學院

本科在讀

選擇藝術留學往往離不開內心的熱愛,但熱情背後也需要理性的考量和長遠的規劃,背後也遠不如大衆以爲的輕鬆和隨意,同樣會付出無數汗水和淚水。把這本書推薦給未來有志於藝術留學之路的同學們,希望你們都能提前規劃,少走彎路。

成長並非單一路徑,而是有着無數的可能和答案。希望這本“小紅書”能幫助更多的家庭走進國際教育,用國際化的視角助力他們從0到1探索全球視野下的多元成長路徑。我們也希望未來能看到有更多的孩子把中國帶向世界,再把世界帶回中國,讓中國和世界連接在一起。

*本文素材選自《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