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以嶺藥業創新國際化創新之路
近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在浙江德清舉行,以嶺藥業獲評“品牌創新先鋒企業”稱號,其案例入選《中國企業海外傳播力分析報告(2024)》。
“在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背景下,如何向世界講好中醫藥故事,更好地推動中醫藥品牌‘;走出去’,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以嶺藥業董事、副總經理張蘊齡表示,作爲創新中藥企業,以嶺藥業自創立30多年來,始終秉承“繼承創新,造福人類”的企業宗旨,持續助力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走向世界。
用國際“金標準”講好中醫藥故事
張蘊齡指出,以嶺藥業院士專家團隊在中醫發展史上首次系統構建了絡病理論體系,創立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了17個創新專利中藥,先後六次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內的國家大獎。
“然而,有了過硬的產品,如何讓國內外醫學界和廣大患者認可,是擺在中醫藥企業面前的挑戰。”張蘊齡指出,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且中藥有效成分和作用機理相對複雜,極大程度地制約了中醫藥的療效被國際醫學界認可。國際心血管領域著名專家、曾任美國心力衰竭學會主席的米爾頓·帕克教授就在《歐洲心臟雜誌》發表述評表示,中醫藥的核心是整體論,而西醫則遵循還原論,由於世界觀不同,兩者通常不易溝通。
“不過如今,通過嚴格的臨牀循證研究,中醫藥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張蘊齡表示,帕克教授在文章中介紹了中國藥物研發的迅速發展,一些中醫藥的臨牀研究成果在西方的頂級醫學會議和知名期刊上發佈,並用以嶺藥業研發生產的三款心血管中成藥——通心絡膠囊、芪藶強心膠囊和參鬆養心膠囊的高標準循證醫學研究作爲成功案例。
循證醫學,是以科學證據爲基礎的醫學實踐方法,也是國際公認評價藥物療效的“金標準”。張蘊齡指出,借力循證醫學研究,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闡述中醫藥的臨牀療效,有助於中醫藥在海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作爲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的先行者,早在1995年,以嶺藥業就開始對通絡創新藥物進行循證醫學研究,評價和驗證中醫藥的臨牀療效,目前已經完成40餘項;圍繞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抗衰老,承擔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近年來,實現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
針對心腦血管疾病這一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由河北省絡學創新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已經完成,4項子課題研究登上國際頂刊。張蘊齡介紹,在人人關注的抗衰老領域,創新中藥八子補腎膠囊通過系列研究證實:可有效干預國際公認的10種衰老機制,具有抗衰老及防治衰老相關疾病的綜合優勢,有望爲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作出積極貢獻。
將傳統中醫藥智慧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通過理論創新指導新藥研發,通過國際公認的“金標準”驗證藥物療效,是以嶺藥業探索出的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之路,也爲中西方醫學交流互鑑、推動中醫藥品牌“走出去”鑄就了堅實基礎。
打造中醫藥國際化新樣本
“我們出海很早,2000年就開始在韓國佈局通心絡,後來陸續在東南亞國家註冊。”孫學非是以嶺藥業國際貿易中心負責人,他回憶,那些年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培育海外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後實現了重大突破,一些產品供不應求。如今,連花清瘟、參鬆養心膠囊等創新中藥已在全球50餘個國家獲得註冊批文並上市銷售。
總結過往的出海之路,孫學非稱其爲“中醫絡病理論+產品出海”的雙軌路徑,即依託絡病理論以及按照循證醫學模式打造的證據,持續推廣科研證據,將科研優勢轉化爲商業優勢。
在營銷渠道建設上,與其他企業不同,以嶺藥業的目標不是中醫診所,而是當地大型藥房、醫院。在孫學非看來,以嶺藥業的出海策略有三條,一是一國一策,根據目標國具體國情,因地制宜制定上市方案;二是抓住“主流”,通過主流渠道進入當地市場,通過主流平臺服務主流人羣;三是整合出海業務,打造以嶺出海產品羣。
這幾年,孫學非明顯感受到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看法和感受有了新變化,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許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中醫藥的價值。
從以嶺藥業自身來說,在這樣有利的外部因素加持下,企業出海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與多國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其打造的絡病學課程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相繼開課,還推動建立了美國、加拿大、歐洲絡病學會。據瞭解,以嶺藥業2024年境外收入同比上升達23.22%。
談及當前國際醫藥界同仁對中醫藥產品的關注點,孫學非表示,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是對藥品的最基本要求,而中藥有效成分和作用機理相對複雜,這就需要中國中醫藥企業通過國際公認的科學標準驗證中醫藥療效,推動中醫藥評價體系與國際接軌。
“用現代醫學語言詮釋傳統智慧,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在全球衛生健康領域的話語權和認可度,這是我們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使命與方向。”孫學非說。(來源:人民政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