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灰馬股”長跑秘訣 錨定三大黃金賽道
博時基金/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近年來,博時基金基金經理田俊維憑藉以GARP(以合理的價格買成長)策略爲核心投資框架取得績優業績引起市場關注。GARP策略融合了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的內核,旨在規避單一策略的侷限性。
2017年,田俊維開啓獨立管理產品的投資生涯,2021年正式加入博時基金。目前,他在博時基金管理的多隻產品近期已創下或即將刷新基金淨值歷史新高。田俊維的超額收益來源不乏獨家挖掘的 “灰馬股”。他認爲,投資的核心在於將研究重心從衰退產業轉向新興領域,通過跟蹤經濟社會發展脈絡,捕捉產業趨勢拐點。
聚焦高速成長
和高質量成長
作爲賣方分析師轉型買方的成功範例,田俊維的職業軌跡頗具代表性。2007年起,他先後任職於渣打銀行(中國)、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安信證券、天弘基金,2021年正式加入博時基金。
田俊維的投資風格是以典型的GARP策略爲核心,該策略強調以合理價格佈局長期優質成長股,即“在合理估值基礎上捕捉成長紅利”,兼顧價值與成長、進攻與防禦的平衡型投資框架。
自2017年獨立管理產品以來,8年間,田俊維的投資體系在GARP策略基礎上持續迭代:一方面通過拓展能力圈,將投資範圍延伸至更多行業;另一方面在自下而上選股邏輯中融入組合管理思維。
在成長性標的篩選上,他重點關注高速成長和高質量成長。具備高速成長潛力的公司主要參考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的高速成長性,以科技公司居多;具有競爭壁壘的高質量成長股,以消費行業優質標的居多。實踐中,他對兩類成長性標的保持均衡配置,不偏廢某一方向。
另外,相較於市場普遍關注成長股財務數據、業績增速等令人驚喜的數字表象,田俊維更注重挖掘成長的本質驅動力。他認爲,高速成長股的篩選需以產業趨勢爲錨,通過“以點帶面”的研究方法(即從成長速度的動態變化中提煉中觀產業方向),提升選股效率;而高質量成長股的挖掘則需深度理解企業競爭優勢與行業競爭格局的底層邏輯。
擅長左側佈局 獨家挖掘“灰馬股”
觀察田俊維的投資組合可見,“不追逐熱門賽道、持續拓展新領域、以‘灰馬股’爲核心持倉”的特徵尤爲顯著。
他擅長左側佈局,在標的估值低位或產業拐點初期即果斷介入。例如,在幾年CRO/CMO行業爆發前夜,田俊維較醫藥主題基金經理提前1年至2年完成佈局,精準捕捉行業上升週期的起點。
“投資的安全感源於自我判斷,而非從衆行爲。”這是他對左側投資的核心認知。他的投資框架拒絕宏觀層面的風格切換或行業輪動,也不侷限於單一行業佈局。在2021年的“風光車”等新能源市場大行情時期,他嘗試從新能源領域找一些沒有被發現的機會,從產業發展脈絡的視角挖掘到儲能的重要性很高,但市場在定價層面還沒有體現出來時,田俊維果斷佈局儲能概念。最後,儲能概念爲田俊維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很大的超額收益。
他傾向於沿着產業趨勢尋找中長期投資機會,認爲每個行業都有其生命週期,投資的核心在於將研究重心從衰退產業轉向新興領域,通過跟蹤經濟社會發展脈絡,捕捉產業趨勢拐點。
值得注意的是,田俊維近年來對企業生命週期階段的關注從中後期轉向早期。他坦言,早年間偏好尋找處於產業生命週期中後期的公司。不過,近年來這類企業基本上已經被過度定價了,而新興產業在迭代的過程中,出現了更多生命週期處在行業貝塔上行階段的機會。一旦發現新的產業機遇,他會集中投入研究資源。
近年來,他進一步將左側投資策略升級爲“逆向投資+組合管理”的複合模式。在此背景下,即便在市場逆風期,也能有效控制組合波動,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
錨定三大產業機會
田俊維的超額收益主要來源於個股選擇,資產配置與行業配置的貢獻度相對較低。其投資組合中不乏獨家挖掘的“灰馬股”,即處於成長初期、未被市場充分認知的潛力標的。他表示,未來這類標的仍將佔據組合一定比例,但會同步提升組合均衡性:“投資既需要‘自選動作’提升超額收益,也需要‘標準動作’進行風險控制。”
通過深度研究與調研積累,田俊維從產業趨勢視角鎖定三大方向:數智化轉型、安全與自主可控、新興及未來產業。
在數智化轉型領域,他指出,生成式AI的出現加速了產業數智化進程,但其底層邏輯早已奠定,而數智化推動企業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在安全與自主可控方向,他看好電子、計算機、機械、國防等領域,認爲其中蘊含競爭格局良好的高質量成長標的。在新興及未來產業領域,他看好內需導向的科技領域。
在投資理念上,他更傾向於將產業趨勢作爲核心抓手,而不是狹義的將其定義爲科技主題。
田俊維表示,這些方向或許並非短期熱點,但將是他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堅持深耕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