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危機!泰山追討36億款項 態度強硬
泰山經營權之爭前年落幕,龍邦入主泰山後,新經營團隊主張舊團隊投資街口金融科技公司(街口金科)決議無效,訴請返還投資款獲准,儘管街口金科董事長鬍亦嘉日前表示會積極與泰山公司尋求解決方法,期望能不用繼續對簿公堂,但據瞭解,泰山的態度仍然相當強硬,目的就是要拿回卅六億元的款項。
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科二○二三年五月初出售四成股分給泰山,由時任泰山董事長的詹景超主導下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卅六億元的投資總額中,約十四億元購買Dorian公司持有的街口金科「老股」,廿二億元則是認購街口金科增資的新股。
然而,泰山爆發經營權之爭,二○二三年五月底由龍邦取得經營權後,質疑當時的投資決策一狀告上法院,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泰山勝訴,裁定街口金科需連本帶利返還泰山。街口金科則已提上訴。
而本案除了臺北地院,據瞭解,商業法院對此案的判決最近應會出爐,而商業法院的判決結果可能影響二審,甚至牽動雙方的和解方式和談判內容,部分法界人士認爲,在董事會效力未定的情況下,臺北地院的判決結果先出爐並不合理,因此胡亦嘉在二審未必不能翻案,可見商業法院判決的重要性。
此外,當初街口金科和泰山的股權交易分爲承接現有股分、即老股,和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兩種方式進行,若雙方談判歸還款項,針對老股和新股採取不同的作法,也是可能方向。
據瞭解,泰山內部認爲,公司本業一直都在食品,新團隊入主後也希望聚焦在本業上,沒有心思跨到金融領域,且街口目前仍呈現虧損,在百花齊放的臺灣支付市場上並沒有不可替代性,距離獲利更是遙遙無期,等同於這筆鉅款長時間都會處於套牢階段,完全不符合投資效益。
泰山內部人士說,何況當初前經營團隊通過投資街口的程序並不合法,追討款項是於法有據,胡亦嘉想談,無非是想求和,但對於泰山來說,好不容易開始轉虧爲盈,去年獲利七億多元,卅六億元對於泰山來說真的是很大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