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預防失智有一套!專家推6招:不同年齡層各有重點

日本專家建議,不同年齡層各有不同的失智症預防重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關於失智症的預防與因應,2007年就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除了從注意飲食、運動、擴展社交等方面着手外,針對不同年齡層,日本專家有不同的失智症預防重點建議。

已知過度飲酒、抽菸、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症的危險因素。整體而言,想避免失智症上身可以這麼做:

1. 改善飲食習慣

良好飲食習慣包括:攝取均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零食和鹽分的攝取。

2. 培養運動習慣

運動可分爲有氧運動(如散步):可長時間進行、負擔輕,對預防失智症特別有效。無氧運動(如肌力訓練):短時間用力強度大。即使沒有運動習慣,也可從走樓梯、提前一站下車步行等簡單方式開始。

3. 增加社交活動

與人互動可活化大腦,對預防失智症有正面幫助。特別是「笑」與「被稱讚」等正面互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多巴胺,提升記憶與學習力。

4. 培養知性活動與興趣

進行需要思考、學習的活動。推薦的活動包括:圍棋、拼圖、遊戲、演奏樂器、學習、繪畫等。研究顯示,65歲以上擁有多種興趣的人,失智風險降低達32%。

5. 改善睡眠習慣

每天7至8小時的良好睡眠,有助於清除腦內毒素,維持認知功能。提升睡眠品質的建議包括:保持適宜的室溫與溼度、使用合適的寢具、睡前減少看電視與滑手機。

6. 維持眼睛與耳朵功能

視力與聽力變差會減少與人互動與外界刺激,導致認知退化。應定期檢查視力與聽力,必要時配戴眼鏡與助聽器。

至於各年齡層的預防重點。綜合NTT(日本電信電話)精準醫療公司、神奈川縣丹澤醫院、世田谷中央診所等機構的專家建議,各個年齡層着重的失智症預防重點如下:

不規律生活會提高失智症風險,攝取均衡營養和適度運動等規律的生活很重要。年輕世代可以透過學習活化大腦血流。不限於學術研究,只要「認真思考各種事情」,都可強化神經網路,儲備認知力。確實儲備認知力的話,即使認知功能開始下降,也需要時間纔會下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可延緩失智症發生。此外,如果從年輕就養成運動習慣,即使年老也更有可能繼續運動。

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等與失智症相關疾病。遵循醫囑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鹽分與熱量攝取。中年開始出現的高血壓、肥胖、聽力下降等生活習慣病,被認爲是增加失智症風險的危險因子。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加速聽力下降,需注意控制鹽和卡路里的攝取。對於這個年齡層的人來說,儘早發現和治療生活習慣病,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因素至關重要。

60歲以上族羣失智症的預防重點包括,針對聽力受損和社會孤立感做好因應措施。研究發現,中度至重度聽損會增加老年人罹患失智症風險。有報告稱,正確使用助聽器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因此如果感覺聽力出現問題,建議儘快就醫。高齡者若生活在孤立、孤獨情況下,會導致認知功能變差。建議長者多參與社團活動,多外出與人交談。

吸菸、缺乏運動、憂鬱症和糖尿病也是高齡者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吸菸,據說會使失智症風險增加2到3倍。在這個階段出現憂鬱症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憂鬱症是由大腦中缺乏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引起的,據說「規律、重複的運動」可以增加血清素水平,從而有效治療憂鬱症。

已知罹患失智症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事實上,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者約16%患有失智症,8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患病比例分別爲35%和44%,9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分別爲51%和84%。因此,如果有任何疑慮,或注意到任何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例如健忘、理解力或判斷力下降、注意力或專注力下降,或興趣、喜好或性格發生變化,建議儘快就醫。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