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性教育手冊》挨批偏頗戲謔 教團:應中止推廣
▲國教盟與臺灣性教育學會批評《全面性教育手冊》,內容偏頗而不全面,且有十大缺失。(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全國中小學將在9月1日開學,但教育團體今(19日)批評教育部提供給全國中等學校的《全面性教育手冊》,內容偏頗而不全面,且有十大缺失,包括使用具有性暗示且負面的教學素材,例如「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滴不進是你軟,滴在外是你短」等內容,呼籲教育部立即中止推廣本手冊。
今年5月金門金城國中爆發「精液豆漿」考卷引發全國輿論譴責,該名教師被處停聘6個月處分。但國教行動聯盟、臺灣性教育學會今天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教育部國教署在今年7月提供給全國中等學校採用的《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經過國教盟與學會詳細檢視後,發現十大破口。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十大破口包含要求學生自我揭露的隱私風險、情慾探索取代風險管理、使用具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以YouTube/街訪影片取代科學實證、教學目標說要深度思辨卻缺乏評量機制、以教學指引爲名卻與現行課綱脫鉤等。一旦入校,將造成隱私外泄、校安/性平通報暴增,真正該教的風險覺察、拒絕技巧、延後發生性行爲反被邊緣化,呼籲教育部立即中止推廣本手冊。
臺灣性教育學會監事暨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鄭其嘉批評,《全面性教育手冊》內容偏頗且不全面,包括違反全面性教育的正向教育觀點,推薦具有性暗示或缺乏公信力的網路媒材,潛藏暴露個人性隱私風險的活動設計,而且鼓勵學習者情慾探索,並缺乏科學實證基礎的素材引用。
鄭其嘉舉例說,在該手冊單元二的陰莖,但教學活動整體語言設計充滿性暗示的雙關語和戲謔口吻,像是「此處雖是比大營,各位非是必勝客」、「滴不進是你軟,滴在外是你短」等句,以及計算包皮長度活動等,根本沒有教育價值。真正性教育不該只是大膽談性,而是負責任引導,回到對自身價值的「自我悅納」教育核心,應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才能落實性健康。
臺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暨臺師大健康促進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晏涵文表示,手冊內容與UNESCO全面性教育「享有正向的性和良好的性與生殖健康」精神背道而馳,學習目標與教學活動無法對應,又全無學習評量,性平關心的性議題反而未補充,且教學時數無細項規劃,讓現場教師無所適從。強烈建議教育部中止推廣本手冊,重整程序正義,未來研發性教育相關教材均須納入第一線授課教師與家長,一起共同把關。
教育部指出,推動全面性教育( CSE)宗旨,教學指引是依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審查委員建議,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補充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並由國教署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發;期間自111年3月1日至112年7月31日執行,廣邀性別教育、心理輔導、教師、家長團體、特殊教育、心理師及性平團體等專家學者參與,辦理8次專家諮詢會議,並透過焦點座談、研討會、工作坊與家長專題演講蒐集意見、修正內容;112年11月再由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健康與體育領域輔導團及國家教育研究院等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審查並提供修改建議,以確保指引之專業性、公開性與課綱一致性。
教育部強調,理解社會大衆對於CSE推動的意見,未來將持續廣納師生、家長與各界建議,並依據校園推動之實務經驗與在地需求滾動修正;同時視不同學習階段與課程主題發展,持續強化教師培力,落實專業教學,確保尊重隱私與專業守則的原則,共同營造尊重、多元、友善且安全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