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施羅德2024年淨利潤下滑26% 混合型基金規模近3年縮水53%

文/任暉

近日,交通銀行披露的2024年年報,交銀施羅德的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

據公告數據,交銀施羅德基金2024年實現淨利潤8.79億元,同比下滑26.81%,已經跌出了“10億俱樂部”。

值得一提的是,交銀施羅德基金自2022年以來已連續三年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2022年和2023年的淨利潤分別爲15.81億元和12.01億元。

主動權益基金規模持續縮水

交銀施羅德業績下滑或受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縮水以及基金降費影響。

截至2024年末,交銀施羅德管理總規模爲5374億元,連續3年規模處於5000億區間至6000億元區間,基本保持穩定。

不過交銀施羅德的主動權益基金出現大幅下滑。據Wind數據顯示,公司的混合型基金規模已經從 2021年年末的2027億元降至949億元,縮水幅度達53%。

股票型基金方面,交銀施羅德可能由於過度關注主動型基金,錯失了ETF的發展機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銀施羅德旗下ETF基金只有兩隻,交銀180治理ETF規模爲2.37億元,交銀深證300價值ETF規模爲0.69億元。場外指數基金交銀施羅德只有9只,規模最大的交銀創業板50指數A規模僅爲12.75億元。

債券型基金交銀施羅德同樣沒有把握住機會。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爲1335億元,與2021年年末的1332億元基本持平。但是從全市場來看,2021年年末債券型基金的規模爲61890億元,2025年一季度債券型基金的規模達到106673億元,增長幅度高達72%。

FOF基金縮水幅度更是“觸目驚心”。2021年年末交銀施羅德的FOF基金規模高達389億元,但是在今年一季度末只有83億元,縮水了300億元。

在各類資產中,交銀施羅德只有在貨幣型基金中有所突破,在2021年年末公司管理規模爲1531億元,當前管理規模達到2825億元,不過貨幣型基金貢獻的收益受限。

業績低迷,“三劍客”光環不再

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往往與業績成正相關,交銀施羅德基金之所以管理規模下滑與其近些年業績不佳有關。

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曾因何帥、王崇、楊浩三位知名基金經理組成的“三劍客”而聞名,但近年來三位基金經理均遭到一定困難。

何帥管理規模最高曾達到216億元,而目前管理規模只有113億元,接近“腰斬”。何帥近些年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抄底超跌的醫藥保健,但是相關個股由於各種利空因素印象持續下挫。

2024年3季度何帥切換重倉賽道,由醫藥保健切換至金融爲首的紅利資產,但市場風口已經從紅利股切換至科技股,這就導致何帥未能捕捉到本輪反彈行情,他管理的4只基金今年以來有3只出現一定幅度的虧損。

王崇的業績要略微優於何帥,但也同樣出現類似於何帥的問題。2024年3季度,王崇將消費行業倉位切換至金融和醫藥,但由於風格切換近3個季度均表現不佳。

有市場人士分析,交銀施羅德的困境與內部投研體系緊密相關,公司超九成權益基金經理由內部培養,投資風格高度趨同,例如2020年“三劍客”持倉重合度高達30%-40%,呈現“同漲同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