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屋潮來了 銀行房貸難為
中央銀行調控房市,銀行必須自主控管房貸總量,銀行房貸部門主管擔憂,接下來兩年放貸業務將成燙手山芋。本報資料照片
銀行房貸部門兩頭燒。由於中央銀行調控房市,銀行必須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加上臺灣房市迎來大交屋潮,銀行房貸部門主管擔憂,接下來兩年放貸業務將成燙手山芋,難免「順了姑意、違了嫂意」,就怕遵循央行規範,卻無法有足夠的貸款放給民衆,引來民怨。
央行從去年八月開始,先是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全年不動產貸款總量,接着被稱作「金龍海嘯」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要金融機構定期回報控管結果,若沒達標,央行就會立刻邀請「喝咖啡」。
即便央行表示不會再有第八波管制,然而,市場信心持續下探。
根據央行統計,新承作購屋貸款去年十二月還有千億元水準,今年開始降到冰點,最高僅有三月的八百廿億元,其餘各月僅有六百至七百億元之譜。銀行房貸部門主管表示,下半年開始,別說新青安,一般首購房貸「也是能避則避了」。
銀行房貸部門主管表示,只要央行沒有放寬管制,房貸塞車的情況還是難解,成數跟利率也不見得能讓客戶滿意,現在房貸部門都「剉咧等」,就怕交屋潮一來,光客訴接不完。
該主管指出,銀行內部也在討論,如果再用收支比百分之兩百或更嚴苛的方式放貸,前幾年購買預售屋的買家,恐怕只有不到五成的人能貸到足夠的錢。
他舉例,過去民衆習慣用收入的四成償還貸款,臺北市甚至可高達六成,不少銀行也能接受。但假設用收支比百分之兩百來計算,買一間總價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子,想貸款八成,以卅年期、百分之二點五利息計算,等於貸款一千兩百萬元,每月還款四萬七千四百一十五元,若加上生活費約兩萬元,即使不考慮其他負債,月收入需達十三萬五千元,年收入要有一百六十萬元,比原本的情況嚴峻多了。
銀行主管說,土地銀行或各地農會、壽險公司,因不受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規範,或許有機會拿到條件或成數更好的方案,不過,他仍然建議,買方最好能在「交屋前多準備些銀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