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調查:老師的AI素養「知行不合一」、國中師素養分數最低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公佈教師的AI素養調查報告,教師多自認已具備AI基礎應用、AI倫理等素養,但AI教學法與專業發展兩項卻不盡理想。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公佈教師的AI素養調查報告,內容指出,教師多自認已具備AI基礎應用、AI倫理等素養,但AI教學法與專業發展兩項卻不盡理想,代表知與行之間的落差。再者,調查也發現國中教師的AI素養分數低於國小與高中教師。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今年8月27日至10月10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採四點量表設計,根據各大項與細項量尺分數,將教師AI素養程度分爲兩層級,3.00以上爲符合,亦即具備此素養;未達3.00分爲不符合,不具此素養。調查對象爲國小、國中、高中現職教師,共回收3605份問卷。
調查設立五大指標,教師自認在「AI基礎與應用」分數最高達3.16,其次爲「AI人本思維」3.10,第三則是「AI倫理」3.02,於各指標下的素養細項中,如應用AI時尊重學生不同想法與需求、讓學生了解AI爲學習輔助而非替代學習的角色等項目中也有3分以上的分數,可見教師多具備應用AI的正確理念和知識。
但調查也指出,教師於「AI教學法」、「AI專業發展」只個別獲得2.65分和2.80分,細項如以AI工具分析學生學習表現並提供回饋、指導學生使用AI自主學習,兩者均只獲得2.56分,代表教師要將AI知識轉化爲教學實踐還有努力空間,存在知與行之間的鴻溝。
調查報告也分析,教師服務年資與AI素養成反比,評估與年輕教師有較多機會接觸AI有關,如服務年資在21年以上的教師,在透過AI工具協助學生差異化學習、指導學生使用AI工具自主學習等分數都未達3分;而國中教師的AI素養分數則低於國小、高中教師,於透過AI工具協助學生差異化學習、指導學生使用AI自主學習等素養中,國中教師自認不具備者都過半。
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表示,推測是與國中階段升學壓力較大有關,因此教師應用AI於教學的作爲也傾向保守,但也建議,教師AI增能應有更妥適的資源分配、鎖定有需求的焦點對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則說,教師服務年資與AI素養呈反比是全球推動AI教育時的普遍挑戰,建議應將小規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擴大爲全面性推動,在經費支持下,吸引更多縣市政府、中小學參與;再者,應強化職前師資培育課程導入AI,幫助師培大學於師資培育課程導入AI應用,在學時就學會將AI應用於中小學教學。
再者,郭伯臣也說,建議中央補助並鼓勵縣市、學校成立AI教師社羣,將AI導入各領域教學中,促進教師共學;最後則希望能研發國家級的AI教育工具,讓師生使用以教學爲目標的A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