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擦亮金融爲民底色 推動消保工作提質增效
本文轉自:人民網
金融消費者是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推動者,也是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交通銀行始終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增強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用實際行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據介紹,爲滿足多元化金融需求,交通銀行採取了多種方式。在提振消費方面,該行充分發揮金融要素支持保障作用,推出“家居貸”產品,提供靈活支付方式和便捷用款體驗;在適老養老方面,將養老金融與財富管理特色有機銜接,提供一攬子養老財富管理服務;在就學就業方面,攜手國開行,構建“基礎服務+特色關懷”助學體系,推出支付優惠、“築夢獎學金”、免費贈險、實習就業支持等服務;在就醫看診方面,以高效實現醫療付費“一件事”爲目標,創新推出信用就醫服務方案,實現“先診療後付費、住院免押金”,提高人民羣衆就醫體驗。
同時,交行積極構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及管理體系,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刻入企業文化基因,融入幹部員工日常行爲準則,持續加強全流程管控。規範消保審查、開展消費者金融教育及消保培訓、提升客戶體驗與服務品質。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金融營銷宣傳、銷售適當性管理、合作機構消保管理等重點環節管控力度。堅持並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完善糾紛調解制度與流程,充分運用糾紛多元化解手段定紛止爭,在消費者與銀行之間架起解決爭議的“連心橋”。
此外,在經濟金融數字化轉型按下“快進鍵”的時代背景下,交行積極研究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至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各領域,不斷提升數智化能力。比如,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搭建投訴智能分類模型,實現投訴歸屬自動化處理。整合AI大模型及NLP小模型技術,快速、精準定位訴點,提高投訴管理質效。推廣智能輔助消保審查工具,從送審、審查、檢查、會簽到存檔等環節均實現系統管控,提升全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能力。
2月21日起,交行以“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爲主題,全面組織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集全行之力,將金融常識、防非反詐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例如在上海,交行將金融教育與生活場景相結合,與影院合作推出“金融知識爆米花”,通過包裝上的小貼士讓消費者輕鬆掌握金融知識。交行還面向全國推出“消保知識達人競賽”活動,圍繞防非反詐主題,用寓教於樂的形式讓金融教育更觸手可及,幫助消費者在競技答題中輕鬆提高自身金融安全意識,還可獲得積分獎勵,讓“知識”轉變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