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兒子太心累?男孩更需要「明確引導」 越番越要慢處理

文/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 圖/大是文化、達志示意圖

跟兒子說話時,加重音並且停頓

語言傳遞出的不只是拼湊起來的話語,更是一種關係。

除了詞語和句子,父母也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嗨,我親愛的孩子,我在這裡帶領你。」爲了讓男孩充分理解,請務必用好理解的句子、清晰的言詞與真誠的態度來傳達。

如果兒子確定收到訊息,那就沒問題;但若溝通卡關,我會建議家長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是否需要做出調整。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思考自己說的話:他懂我想表達的嗎?領導型父母,會有重音與停頓,這樣男孩的大腦就可以跟着父母思考。

直接說出你想說的話,這就是「明確引導」。

孩子越「歡」,你要慢處理

好的領導者,往往善於安排自己的時間。一個努力、穩定、具有領導風範的家長,能認真面對自己的角色,在兒子需要時,有意識且慷慨的把時間交給他。反之,如果家長經常焦頭爛額,在與兒子發生衝突時,像是不守規則、不肯好好寫作業,這會讓家長有壓力,反倒一時反應不過來。

遇到這種棘手的情況,最好能慢下來,或者是用慢動作做出迴應,這樣可以幫助你與孩子更順利進入狀態。於此同時,有耐心、有毅力,也是領導力重要的面向,具有強大特質的領導者都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何不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在某次研討會上,有位父親告訴我:「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必須對兒子說:『把洗碗機裡面的餐具拿出來。』一開始,他總會大發牢騷,直到某一天,他突然說:『好的,我去做。』然後也真的去做了!我不敢相信,現在他會自動自發,直接清空洗碗機的碗盤。我耐心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

在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而尊重正是平等的真正體現。當一個男孩感到被尊重,他和父母就能相處得更好。

什麼叫尊重你的兒子?這意味着要認真對待他、瞭解他、同理他的需要,關注並接納他的獨特性。尊重你家裡的男孩,將幫助他們看見、欣賞自己的美好、知道自己其實是什麼樣的人,又有哪些進步。

隨時提醒自己尊重孩子,不只是在建立信任,孩子也一定會感受到。

我喜歡父母與兒子可以對等交換意見的關係。舉例來說,有些父母在和兒子說話時會蹲低身子,讓兩個人維持在同個高度。這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領導力的一種展現。

重複規則或幽默,怒氣消一半

人與人一起生活,需要規範和協定。成年人知道哪些規定是約定俗成,哪些是不論到哪都適用的規範,因此,父母有責任幫助男孩學習這些規範。

首先,要反覆強化這些規則,直到它在男孩的記憶裡生根萌芽,這需要一些時間。父母的領導力,同樣也展現在他們如何看待規矩,包括怎麼討論與制定,以及面對孩子遵守或違反規定時的迴應;這個時候,正是發揮領導力的關鍵時刻。無須大驚小怪,也不用想得太嚴重,多數情況下,規則被破壞並不難解決。

男孩會注意到自己哪裡做錯,所以大可不必一開始就大動干戈或懲罰。規則是達成管理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要談帶領,就要有規矩,爲了達成良性結果,有時需要動點腦筋。男孩會在重複學習中習得規範,舉例來說:「晚餐後請幫忙收拾桌子,收拾完就可以去操場玩。」

一般來說,重複幾項固定的規則或用幽默的方式傳達訊息,再適度表態自己的不悅都是有效做法。此外,當父母干預男孩迷戀某些事物時,也能幫助他們建立規範,比如:「你今天怎麼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關掉電視?既然這樣,你明天就不能看電視。」

作爲家庭的帶領者,父母經常受到挑戰很常見。

以下兩種衝突可以很快的點燃雙方的怒火:學校以及社羣媒體,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逐一介紹。

總而言之,男孩需要正向的帶領與明確的引導,同時也需要建立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均衡營養、多元活動以及適度運動;在課餘時間,男孩可以學習樂器或參加各式社團活動。

不過,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令父母苦惱的事,像是如何保持廁所清潔、打掃環境、飯桌上的規矩、性行爲、酗酒等。在家庭生活中,你會發現許多年輕父母常常掛心卻又不斷受到孩子挑戰,這些話題或許會讓你面露難色,但正是最需要你展現領導力的時刻。

注意的是:領導力不是萬靈丹,也有其侷限性,因爲它無法替代其他需求。例如:父母的愛與平靜、人格和自信。領導力亦無法取代肢體接觸、對身體的關注和溫柔。一個生活在貧窮中的男孩,能幫到他的不是更多的引導,而是實際改變其經濟狀況。

如果男孩的父母整天爭吵不休,或是雙方離異,這對男孩來說無疑是一場危機,再好的領導力也無濟於事,男孩需要的是支持。對於未來沒有願景、沒有信心的男孩而言,談帶領是空談;此外,男孩被同儕排擠時,僅靠領導力也難以解決,還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與歸屬感。所以,領導力不是萬能,但沒有領導力是萬萬不能。

【推薦書籍】

書名:《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作者: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

簡介:德國杜賓根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

出版社: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