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車平臺「定位誤差沒搭到車」也要付錢 交通部:應揭露

▲消基會認爲叫車平臺取消費40元對消費者不公平,呼籲主管機關訂定明確範圍。(圖/消基會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消基會今(3日)揭露,不少民衆透過「叫車平臺」搭車,因司機未依指定地點停靠等因素,導致消費者未搭上車還被扣40元「取消費」,對消費者不公平,呼籲主管機關制定統一規範。交通部表示,已發文給相關單位,提醒取消費用要納入營運計劃書審查並揭露,後續將請各單位進一步檢視。

消基會今天召開記者會,披露消費者因定位誤差或司機提前到達而無法及時上車,反而被收取取消費狀況。

消基會也舉例「Uber」乘客預約行程後超過3分鐘取消,或司機抵達並等待超過5分鐘取消,乘客需支付取消費40元。Yoxi即時行程若乘客取消或超過3分鐘未上車,需支付40元,預約行程取消則收取80元。Line Taxi則是乘客在司機抵達後取消,或司機等候3分鐘未見乘客上車,皆收取40元。機場專車取消費則更高。

消基會指出,業者也有資訊揭露不足問題,但卻都歸責在消費者身上,這樣設計偏袒司機且對消費者不公平,呼籲主管機關應制定統一規範。

交通部則迴應,近日已發文給各主管機關,包括六都直轄市和公路局,提醒相關取消費用須納入營業計劃書內,主管機關審議時,就要同步審查其收費合理性,不見得一定要訂定統一標準,部分規模較小的叫車平臺取消費收費較低,有的甚至沒收,重點是收費合理性,且應充分揭露資訊讓消費者清楚瞭解,後續交通部將再函請各主管機關進一步檢視情況。

Uber公司則迴應,當乘客於確認叫車3分鐘後取消行程,且合作車隊已派遣職業駕駛前往指定上車地點時,或乘客超時抵達上車地點時,合作車隊可能會收取一筆取消費用,以補償駕駛爲抵達乘客位置所投入的時間與成本。

Uber指出,行程取消費用的收取均依相關規定由合作車隊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充分揭露在合作車隊之旅客運送契約、 Uber App 與網站。倘若乘客對費用有疑義,皆可透過 Uber App 取得協助。Uber與合作車隊將持續確保所有收費機制公開透明。

LINE GO則表示,LINE GO 一向以保障乘客與司機的權益爲首要原則。取消費制度的設立,是爲了避免少數濫用叫車服務的情況,確保乘客能持續享有良好的乘車品質,同時保障司機投入的時間與成本。

LINE GO說明,目前LINE GO僅在車輛已經即將抵達或實際到達乘車地點,且因取消造成系統媒合司機所產生成本的情況下,纔會向乘客收取取消費。所有相關收費規則皆已公開公告於官網,讓消費者事前即可清楚知悉。相信讓乘客安心、讓司機的付出獲得合理保障,纔是大家都能放心使用叫車服務的基礎。若消費者對取消費用或相關規範有任何疑問,皆可隨時聯繫客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