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降息落地後,未來還有哪些貨幣政策值得期待?
中國網財經5月12日訊(記者李春暉)“5.7一攬子貨幣政策”的出臺,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社會預期明顯好轉。這一攬子政策是否意味着寬鬆預期已經全部兌現?未來還有哪些貨幣政策值得期待?
9日,央行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釋放出一些新提法、新信號。
《報告》稱,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年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爲,近期又出臺了一系列有力的組合政策,存量和增量政策協同效應將進一步增強,支撐經濟持續向好。
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提出“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靈活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措辭出現變化,從去年四季度的“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調整爲“靈活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意味着在降準降息等寬鬆政策落地後,接下來貨幣政策的重心在於實施,積極落地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
“但考慮到美聯儲等政策的不確定性較大,我國政策節奏和力度也仍需相機抉擇,此次降息力度相對適中,爲後續靈活應對形勢變化預留空間。”溫彬稱。在5月7日公佈的一攬子貨幣政策中,政策利率下調幅度是0.1個百分點,與0.5個百分點的降準幅度相比,力度相對適中、留有餘地。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爲,5月7日一攬子貨幣政策並非寬鬆的頂點,未來1-2個季度持續的寬鬆政策將陸續推出,可能包括進一步的降息降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PSL的重啓、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擴張。
“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月7日發佈會雖然未詳細提及,二季度仍有望適時推出。”他表示。
《報告》在專欄5中從政府部門資產負債表視角對比中美日政府債務情況,提出“三國對比表明,考慮到龐大的國有資產和較低的政府負債水平,中國政府債務擴張仍有可持續性,這對於加強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動經濟轉型和動態平衡都有重要意義。”
“這意味着當前環境下,財政政策存在更大發力空間,貨幣政策也需積極配合寬財政。”溫彬分析稱,預計二季度政府債淨融資額有望達到4.3萬億元左右,需要央行通過適當的流動性安排,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強化貨幣與財政政策協同。
房地產方面,《報告》提出,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助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爲,與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表述相比,《報告》的提法調整爲“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反映出下一階段穩地產政策着重加快落實已出臺政策。“具體從兩方面發力,其一,需求端調降政策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購房成本,釋放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其二,供給端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打通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堵點,加快出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加大‘好房子’供給滿足改善性需求釋放。”他建議。
物價與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報告》提出,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供強需弱的矛盾持續存在,主要價格指標低位運行。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7%。
《報告》稱,物價水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本上由供求關係決定。從實際情況看,貨幣對物價發揮作用取決於供需對比情況。如果需求相對於產出上升,貨幣擴張對物價會顯現上拉影響。增加貨幣供給,在側重增加投資、保障供給的發展模式下,反而會帶來產能和供給持續擴張,加大供過於求的失衡程度,實際上物價也難以回升。
《報告》指出,提振物價的關鍵在於擴大有效需求,暢通供需循環,打通實體經濟堵點。……價格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管高價轉向管低價,從支持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防壟斷轉向防無序競爭。
“這意味着未來政策會更加註重質量和結構,而非簡單的總量性寬鬆。”溫彬稱,要進一步深化結構性改革,通過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社保等各項政策協同以及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促進經濟供需平衡、物價合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