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以實幹溫度書寫教育惠民答卷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寧都縣教體局積極響應,以實幹擔當爲筆,以羣衆需求爲墨,聚力建設“文化教育名縣”建設目標,將學習教育成果切實轉化爲惠及於民的生動實踐,讓教育惠民的答卷更有溫度、更見實效。

寧都縣教體局堅持開門搞教育,廣納民意聽心聲。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生源地學生助學貸款辦理 “跑腿多、排隊難” 問題,縣教體局領導開展“如我+”實地辦事體驗。經調研分析,在原有服務網點基礎上,針對生源集中的寧都中學、寧師中學,新增設兩處代辦點,構建起“一體兩翼”的生源地助學貸款服務網點佈局。這一優化服務流程的舉措,大幅縮短了學生及家長的辦事距離,減少了時間成本和奔波負擔。​

家住賴村鎮的黃鬆培就是這項便民措施的受益者之一。“以前要在縣城跑很多趟很多個部門,現在‘家門口’就能辦好,真是方便多了!”剛辦好研究生助學貸款手續的他難掩喜悅。黃鬆培家中有三個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經濟壓力較大,助學貸款辦理的便利化,大大減輕了像他這樣的困難家庭負擔。據統計,2024年全縣共爲8000多名學生辦理助學貸款近億元,2025年已完成726人貸款辦理工作,助學貸款覆蓋面持續擴大。

近年來,寧都縣教體局持續發力改善辦學條件,全力籌措7049萬元項目資金,推進翠微初中、梅江小學等10個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後,可新增優質學位4350個,有效緩解教育資源緊張問題,爲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在資助困難學生方面,精準落實各項資助政策,累計資助脫貧戶、農村低保、城鎮貧困等困難學生達2.99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 1867萬元,確保政策紅利應享盡享。同時,對118名無法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持續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堅守“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大力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覆蓋130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惠及約2.5萬名學生,實現食堂供餐全覆蓋,全力保障學生吃得營養、吃得健康。

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基石。寧都縣教體局在守護校園安全上毫不鬆懈。在物防建設上,全縣333處重點水域配齊防溺水“四個一”設施設備;在技防建設方面,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在梅江和琴江流域建設75路設備、95個攝像頭,設立162個智能視頻監控點位,通過智能監控報警機制、語音實時提醒系統,爲防溺水工作裝上“智慧大腦”。 “小朋友,水邊危險,快離開哦!” 梅江岸邊的智能監控突然發出語音提醒,正在附近巡查的老師立刻趕了過去,這正是智能防溺水系統發揮作用的生動場景。暑假期間,全面推行“水花行動”,組織1596名學生開展游泳技能、安全知識和自救技能培訓,對防溺水工作“疏堵結合”,全方位守護學生生命安全。家長們在游泳館裡看着孩子練習游泳,紛紛點贊:“學校考慮得太周到了,孩子多學習點技能,我們上班也放心。”​

從助學貸款就近辦理到學位供給擴容,從精準資助到戶到安全防線築牢,寧都縣教體局始終聚焦羣衆需求,不斷優化教育服務,讓教育惠民的成果真正紮根土壤、惠及萬家。(鍾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