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推動 國銀搶銷售國外債
銀行以鎖住高利爲訴求,搶攻一波國外債、尤其中長天期美債的銷售商機。圖/本報資料照片
銀行搶攻國外債銷售
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議題與聯準會貨幣政策影響,公股銀行統計,今年以來國外債承作量較2024年減少1~4成,以中長天期高信評債券爲主,9月聯準會降息後,銀行以鎖住高利爲訴求,搶攻一波國外債、尤其中長天期美債的銷售商機,因降息循環再起的利多支撐,預計有機會帶動第四季國外債銷售動能。
市場預期到明年底前美債殖利率維持緩步下跌走勢,將有利於長債後市。第一銀行分析,除國外債外,因應市場追求更高報酬,看好操作靈活且期限較短的境外結構型商品,透過客製化商品條件,同時兼顧商品保本,達到提升銷售熱度。
彰化銀行統計,今年以來國外債購買客羣以自然人、平均年齡55~60歲爲主。第四季國外債依然是配置核心,高信評、龍頭產業仍是主力。
民營銀行主管指出,單一國外債與一般基金、ETF不同的是,有明確的發行機構、票面利率、配息日期等,所以在發行機構不違約的條件下,投資債券未來現金流明確可掌握,也是很多高資產客戶接受度很高的商品,將成爲第四季銷售主流策略。
上海商銀目前以年期在10年期左右的投資等級美元債爲主軸,階梯式債券也是主流之一,即前高後低的配息機制。其他如澳幣債因目前殖利率與美債不相上下,加上匯率相對在低位階,鎖定多元幣別資產配置的需求。
銀行主管指出,國外債券已從早期因爲申購門檻高,高資產客戶爲主要客羣,但現在隨着申購門檻下調,商品種類多元化,在購買客羣、年齡也拓展到一般客羣,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1,000美元,約新臺幣3.2萬元,即可下單美國國庫券,讓一般客戶都能參與國外債投資,建立固定收益的核心部位,因此從過去的高資產客戶,已經逐步擴大到年輕族羣。
由於多數債券採「每年、半年配息一次」的設計,合庫銀行挑選相關主題債種的配息時間分佈在不同月份的債券,打造出「月月領息」的債券梯組合;華南銀行引進多種幣別債,包含美元、歐元、澳幣、英鎊、加幣、日圓、人民幣、南非幣,搶攻ESG相關標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