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國資押注的宏信超市今日上市 盤中破發

《科創板日報》3月31日訊(記者 徐賜豪)港交所迎來一家江蘇國資投資的地域性商超。

今日,宏信超市超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蘇宏信”)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爲2.5港元。不過上市首日演繹了一場資本過山車:開盤暴漲37.6%至3.44港元,午盤卻突然跳水跌破發行價,最終以發行價2.5港元收場,總市值定格在5.36億港元。

估值縮水,市值5.36億港元

作爲揚州地區地方零售龍頭,江蘇宏信的上市並不缺乏資本擁躉。

招股書顯示,江蘇宏信本次IPO引入基石投資者Top Legend SPC認購1544.4萬股,涉資約500萬美元,佔全球發售股份的28.83%,佔發售完成後總股份的7.21%。

若將時間軸拉長,其股權融資史更顯熱鬧:2019年至2020年間完成5輪融資,江都資本、民生農業、疌泉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累計注資2.14億元。其中江都資本、民生農業和A批投資者的每股成本爲3.66元;疌泉基金和B批投資者的每股成本爲3.85元。

值得一提的是,疌泉基金背後是南京新供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以及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在2020年9月完成的B輪融資後,按3.85元的每股成本計算,江蘇宏信的投後估值達到6.19億元。

但資本熱度難掩估值隱憂。按發行價計算,江蘇宏信當前市值僅5.36億港元(約合4.56億元人民幣),較B輪估值縮水近26%。

區域增長遇瓶頸

翻開江蘇宏信的零售版圖,地域性特徵格外鮮明。據此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3月11日,江蘇宏信在江蘇省經營51間超市及109間便利店,其中49間超市及108間便利店位於揚州市,2間超市及1間便利店位於泰州市。除超市及便利店外,江蘇宏信還在揚州經營兩個商城,即江都商城及宏信龍購物中心。

據行業報告,按銷售額計,該公司於2023年在揚州超市運營商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爲9.1%,於2023年在蘇中地區的超市運營商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約爲2.3%,於江蘇省超市營運商中排名第20位左右,市場份額約爲0.4%。

同時,宏信超市也面臨着明顯的增長放緩、發展空間有限的成長瓶頸。

據招股書數據披露,收入方面,2021年至2023年,宏信實現收入分別爲14.32億元(人民幣,下同)、13.29億元、14.02億元,2022年收入規模有所下滑,但基本維持在14億元附近。至2024年前9月,宏信龍實現收入10.06億元,同比微增1.8%。

淨利潤方面,2021年至2024年前9月,該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爲3508萬元、5106.5萬元、5160.2萬元、2407.8萬元,其中2024年前9月淨利同比下滑21.13%,期內淨利率也維持在較低水平,分別爲2.4%、3.8%、3.7%、2.4%。

事實上,從收入結構也可以看出宏信超市陷入成長瓶頸。江蘇宏信的業務包括零售業務、批發業務、租賃業務、供應及銷售餐食。

零售業務是以“宏信龍”品牌經營超市及便利店,批發業務是向經銷商及其他零售經營者銷售糧油、食品及其他產品。

同期,宏信超市的零售業務營收分別爲8.89億元、7.88億元、6.89億元、4.18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依次爲 62.0%、59.3%、49.1%、41.6%;批發業務的營收則爲 5.25 億元、5.12 億元、6.87 億元、5.72 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 36.7%、38.6%、49.0%、56.9%。

這意味着,宏信超市的批發業務增長反超了零售業務,這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着宏信超市正逐步從一家傳統商超向供應鏈服務商轉型。

此外,宏信超市還有租賃業務和供應及銷售餐食業務。據悉,該公司設有中央廚房生產餐食,並向當地企業、學校或政府機構配送。

於最後可行日期,宏信超市的中央廚房位於揚州,每天可生產10000份午餐餐食及10000份晚餐餐食。

在零售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電商衝擊和消費者習慣變遷的背景下,傳統超市的生存狀態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在他看來,電商從服飾、3C、圖書等品類入手,逐漸吸引了大量用戶去購買。隨着電商在快消品和生鮮品類的拓展,這兩個品類實際上對商超的影響最大。傳統超市面臨着電商在價格、品種、送貨上門等方面的競爭壓力,使得其商品數量選擇有限、價格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超市需要去精選商品,研究區域範圍內的用戶消費習慣,提供差異化的商品和定製化的自有品牌商品來降低租金成本和經營壓力。”莊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