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臺規劃擘畫海洋發展新藍圖,劃定海洋功能分區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潘芬超 記者 趙丹丹)近日,《江蘇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國首批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已經省政府同意,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規劃》構建海岸帶地區“三縱三橫三門戶”總體格局,科學劃定海洋功能分區。

《規劃》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強國建設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加強陸海統籌,優化空間佈局,推動形成發展韌性強、江海特色明顯、人海和諧的海岸帶及海洋保護利用格局,爲加快海洋強省建設、促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全力構建海洋保護利用新格局,統籌落實多重國家戰略,有效銜接陸域海域空間佈局,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系統謀劃構建海岸帶地區“三縱三橫三門戶”總體格局。“三縱”,即臨海城鎮特色帶、沿岸綜合發展帶、近海生態保育帶;“三橫”,即沿東隴海線發展軸、沿淮河發展軸、沿江發展軸;“三門戶”,即連雲港“一帶一路”國際樞紐港、鹽城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

統籌海岸帶及海洋空間保護與利用活動,立足資源稟賦、環境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潛力,系統謀劃海洋發展保護總體目標,提出構建形成“空間佈局協調有序、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資源利用集約高效、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監管能力大幅提升”總體目標,並明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兩類約束性指標和新增生態修復空間、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等六類預期性指標,切實守住海洋保護利用底線、提升海洋保護利用上限。

同時,《規劃》科學劃定海洋功能分區,優化調整產業和生態空間佈局,將管轄海域劃分爲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和海洋發展區3類一級海洋功能區。其中,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合計佔比超3成,以保護爲主,原則上限制開發性、建設性活動以及人爲活動;海洋發展區佔比近7成,以利用爲主,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稟賦差異和產業發展基礎,突出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全省一盤棋”要求,細化爲漁業、交通運輸、工礦通信、遊憩、特殊用海區和海洋預留區6類二級海洋功能區,引導沿海地區錯位集聚佈局各類涉海產業,加快構建特色彰顯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注重集約高效利用資源,推動海洋產業集聚發展,高效利用存量圍填海,鼓勵多種用海方式融合發展,推進海域立體化利用,強化無居民海島功能管控,全面提升海岸帶土地、岸線、海域和海島資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堅持特色定位、區域聯動,推動中心城區、重點城鎮、特色村落等協調發展,注重塑造濱海特色風貌,拓展公衆親海空間,着力打造擁海、近海、親海的宜居宜遊人居環境。

此外,《規劃》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引導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統籌推進海岸線、濱海溼地、海島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構築陸海一體生態安全體系。堅持以防爲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推進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構建災前、災中、災後全過程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圖源:江蘇省自然資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