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自己能做到——“愛太原 同心幹”系列評論之一
編者按
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做好全年工作的“任務書”“作戰圖”和“施工表”。爲確保目標落實、鼓舞幹事熱情,以一域之光爲全局添彩,不負人民“愛太原”的重託,匯聚羣衆“同心幹”的智慧,促進全市上下目標同向、責任同擔、行動同步,本報特推出系列評論,圍繞2024年工作怎麼看、今年工作怎麼幹,深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助力深刻領會,激發奮鬥激情,凝“愛太原”之心,聚“同心幹”之力,加快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太原高質量發展。
太報評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太原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一年。過去一年殊爲不易,要直面不足、正視短板,堅信自己能做到,凝聚起奮楫篤行的磅礴力量。
一年來,面對結構性和週期性矛盾疊加、長期性和短期性問題交織的複雜嚴峻形勢,在市委的團結帶領下,全市上下牢記領袖囑託、落實省委要求、迴應羣衆期盼,錨定“六地”發展定位,夯基築臺、蓄勢賦能,加快推進一批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件,抓緊辦成許多想幹要乾的民生實事,推動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內涵、空間、氣質、形象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從發展質量看,太原在破立並舉中提效能、強韌性。24.7%的工業投資增速領跑全省,2275億元重點產業鏈營收夯實產業根基,86戶新入統規上工業企業激活增長動能。中歐班列拓線、跨境電商擴網架起開放的橋樑,“晉創谷·太原”先行區匯聚200餘個創新主體厚積科創動能,3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構築硬核支撐。從主要經濟指標止滑回穩,到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雙增,印證經濟回暖;從賽事演唱會貫穿全年,到文旅深度融合重塑城市形象,太原正以結構優化之“進”,護航發展質量之“穩”,在轉型升級中鍛造更強勁的筋骨。
從民生感受看,太原在傾情投入中聚人心、匯衆力。78.9%的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8.9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托起萬家生計,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築起安居夢想,市縣托育機構全覆蓋破解帶娃難題,8292輛煥新出租車擦亮城市流動窗口。從“保交房”94.46%交付率到入選國家兒童友好城市的綿綿用力,從晉祠泉水復涌的生態驚喜到地鐵1號線開通跨入“換乘時代”的出行便利,一樁樁民生實事正將“人民至上”的宗旨理念,轉化爲可觸可感的幸福增量。
從城鄉蝶變看,太原在統籌推進中拓新局、展新顏。中央財政加持的城市更新讓老城煥發活力,西北二環通車推動城市邁入“三環時代”,迎澤大街蝶變重現“錦繡太原”風姿。古婁方高速奠基圓夢西部老區,再生水利用試點打造節水典範,空氣質量創歷史最優紀錄書寫生態答卷。協同山、水、氣、城共治的系統工程,正在重塑千年古城的空間肌理與精神氣質。
前進的路必然存在困難。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發展不充分仍是主要矛盾,轉型陣痛不可避免,城市治理短板亟待破解。在城市位勢變遷的浪潮中,我們既要看到當下之“症”,更要認清長遠之“勢”,再大的困難也磨不掉太原的志氣和追求。太原的自信,源於過去一年迎難而上的突破進取,植根於543萬人民“愛太原”的深沉情感。羣衆的意見是鞭策,羣衆的支持是源泉,唯有躬耕實幹,才能在補考趕考中交出滿意答卷。
觀勢者智,馭勢者贏。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太原勇毅前行的航標。今日的太原,比任何時候更需要用改革攻堅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更需要每一個太原人成爲城市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同行者。“愛太原”從來不是抽象口號,而是543萬人民雙手共同託舉的生動實踐,當每個崗位的微光匯聚,必能照亮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壯闊前程。
一樹繁花春作序,實幹奮進正當時。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