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堅持以投資者爲本,加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新“國九條”關於“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推動證券基金機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
《行動方案》聚焦投資者獲得感,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爲主線,督促行業機構牢固樹立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爲核心的經營理念,實現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充分發揮行業引導的積極作用,並將優化管理費收取模式、完善考覈評價制度等投資者長期關切的問題放在首要位置。
《行動方案》的出臺有望成爲公募基金行業發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嶺,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綱領性、方向性、整體性的方案,後續還將迎來20餘件配套法規,將對公募基金行業尤其是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體現了精準行業定位、加速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拐點”的堅定決心。
強化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突出投資者最佳利益導向
近年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促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面臨着發展結構不均衡、投資者獲得感不強等問題。
《行動方案》突出行業發展的政治性與人民性,堅持以投資者爲本的發展理念,提出圍繞基金費率與考覈評價等重點方向,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報酬與投資者回報綁定機制。
一方面建立與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引導基金公司迴歸初心使命、專注於產品業績提升,還將出臺《公募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合理調降公募基金的認申購費和銷售服務費,切實降低投資者成本。
另一方面,推動基金公司績效考覈機制改革,提升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績效考覈中投資收益指標的權重,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於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讓“關鍵少數”與投資者利益更爲一致;同時,強化長週期考覈機制,要求三年以上中長期收益考覈權重不低於80%,引導基金公司着眼長期趨勢、主動逆向佈局,形成管理人與投資者雙向激勵的良好業態。
堅持以投資者爲本,提升服務投資者水平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5月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此次公募基金行業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是提升行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具體表現爲引導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優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資源配置,更好地爲投資者服務。
在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下,公募基金行業將迎來費率機制、產品創新、投資穩定性等方面的重要改善,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爲核心宗旨,多方位提升服務各類投資者的能力,加快打造一流投資機構。
紮實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行動方案》從公司運營、產品創新等方面對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落實提出多項舉措,以行業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賦能行業服務水平提升。《行動方案》鼓勵基金公司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應用。基金公司可以藉助投資者畫像、人工智能客服等數字化手段,逐步拓寬“投前-投中-投後”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顯著改善投資者交互體驗。
《行動方案》明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積極落實普惠金融。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力量之一,公募基金是連接投資者和優質企業的橋樑,權益投資規模與佔比的提升有利於提升資本市場的資產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爲投資者把握高質量發展時期的產業發展機遇,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爲推動金融賦能養老事業可持續發展,《行動方案》還提到研究創設更加適配個人養老金投資的基金產品,修訂完善基金中基金(FOF)、養老目標基金等產品規則,加強養老金融市場的制度基礎建設。
以基金投資收益爲核心的考覈體系,對基金公司在產業趨勢前瞻佈局和積極逆向佈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始終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專業性,發掘潛在產業價值,“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纔能有效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助力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建信基金將積極響應《行動方案》要求,堅持以投資者爲本,着眼長期價值挖掘,着力提升服務投資者能力,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