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臺灣永續論壇/臺灣醫療5挑戰!永續、數位轉型成關鍵

二○二五健康臺灣永續論壇「智慧醫療醫養新未來」聚集高醫大校友,邀請高雄醫學大學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中心副執行長陳崇桓(左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林工凱、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前院長郭昭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邱逸淳、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榮譽理事長藍傳盛、總統府國策顧問賴春生、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董事長陳建志、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餘明隆、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臺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張朝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國立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阮啓弘、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創會理事長樑明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出席。記者葉信菉/攝影

臺灣正面臨極端氣候變化、超高齡社會到來、少子化趨勢、健保資源限制與醫療人力短缺等五大挑戰,特別是臺灣醫療事業佔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四.六%,高於國際平均四.四%。日前多位重磅級專家齊聚健康臺灣永續論壇「智慧醫療醫養新未來」活動,提出永續健康、智慧醫療、健康大數據串接等解方。

二○二五健康臺灣永續論壇「智慧醫療醫養新未來」由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北區校友會、天成醫療體系、諾貝爾醫療體系主辦,社團法人臺灣醫務管理學會、臺灣醫事法律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現場由十六位高醫校友專家擔任講者,爲現今的醫療現況提供解方,吸引三百名高醫大校友及民衆參加。

精進醫療AI 鼓勵機構運用

出席論壇的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建立有效率、具可近性且注重永續的醫療體系,衛福部現已成立三大人工智慧(AI)中心,期盼醫療AI不斷創新,同時也將在長照3.0中,鼓勵機構運用智慧科技。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董事長陳建志則認爲,「智慧醫療價值不在於取代人,而是讓人性更完整展現在醫療領域中。」而智慧醫療、結合醫療與長照的「醫養新未來」,是政策制定者的責任,盼透過AI大數據、遠距醫療運用,讓照顧不再是勞心勞力的消耗,迴歸人與人的連結與信任。

隨着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及氣候變遷對社會、醫療體系的衝擊,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餘明隆認爲,爲了克服上述挑戰,醫療機構在社會永續、共好上的角色更顯關鍵。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分析,隨着氣候的轉變,冬季縮短、夏季延長,暴雨機率也增加,不僅登革熱等傳染病風險攀升,高溫衝擊下民衆健康飽受威脅,據統計,五成八傳染性疾病與氣候有關。

大數據平臺 整合跨域資源

對於發展醫療、健康永續行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強調,醫院以「永續轉型」與「數位轉型」爲雙軸戰略主軸,在環境面上,致力於節能減碳、智慧建築與綠色醫療;在社會面部分,強化病人安全、員工福祉與健康平權;並透過資訊揭露、內部控管,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建立透明管理機制,更有助達成全球氣候行動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大數據在健康促進上所發揮的效益,也日漸受到重視。國立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表示,若多投資於健康促進,其經濟價值是後續疾病照護的二點五倍,因此他提出「健康大數據永續平臺」概念,倡議建構以預防醫學爲核心,結合大數據、運動科學等,整合出跨域資源的前瞻健康管理體系。

再生醫療雙法 須風險分級

由於慢性病患人數快速增加,去年再生醫療雙法已三讀通過。高雄醫學大學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中心副執行長陳崇桓表示,再生醫療雙法於去年六月三讀通過,但目前仍面臨資訊落差、未覈准療法在網路擴散、監管機關衆多等諸多挑戰,未來應推動連結「再生醫療法」與「製劑條例」,並建立風險分級、強化病人蔘與倫理審查制度,以建立完善評估制度。

醫界面臨永續及數位轉型外,健保給付制度及缺工也是一大難題,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說,政府實施醫院個別總額,護理人員不足、醫院被迫關牀、醫療糾紛頻傳,都是近年醫界面臨的重大困境,亟須解決之道。

論壇中,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臺灣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張朝凱、社團法人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也分別從AI智能、醫事法律及醫療人員缺工等議題提供解方,強化醫療韌性。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