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國家與能源安全 彭啓明:核能確實應該保留

彭啓明說,爲幫臺灣找到更多淨零的可行之路,已有進行SMR的相關研究。記者曾原信/攝影

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TRCA)今天舉辦2025年年會,環境部長彭啓明會中談到核能表示,爲幫臺灣找到更多淨零的可行之路,同意必須研究未來的新核能技術和培育相關人才,也坦言從國家和能源安全角度來看,核能確實應該要留下來。

面對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彭啓明於本次年會進行「碳定價、碳關稅與2035國家減碳新目標」專題演講,聚焦全球碳市場的動態及碳關稅的影響,剖析碳定價機制,以及如何與供應鏈合作減少碳排放,共同探討企業如何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今年1月23日「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公佈國家減碳新目標草案,相較於基準年2005年,臺灣2032年減量32±2%、2035年減量38±2%,若以日韓算法來換算,和峰值年2007年相比,2035年可減少43%至47%。

彭啓明表示,爲何要±2?因爲要面對國際政經新局勢,以及等待全球最新氣候科技的瓶頸與突破,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以及國內AI用電需求等,加上財劃法修正,氣候資金投入的不確定性。

進一步談到核能,彭啓明指出,日本有核能,但延役和重啓都花了很多錢,核三則將在今年5月17日執照屆滿停機,臺灣如果要延役和重啓核能同樣也是要花大筆經費,但法令修正、核安檢查、核廢料處理等都很複雜,還要有全民共識,沒那麼容易,而且啓動核能電價就不漲,這是不可能的。

現場有企業提問,廢核的德國也在發展SMR,臺灣是否也有要發展SMR?彭啓明說,臺灣確實在做相關研究,因爲要幫臺灣找到更多淨零的可行之路,國際上最快2030年可以商轉,但目前SMR廠,發電量400MW就要百億美金以上,而且SMR一個大概14公頃,比大巨蛋還大。

彭啓明表示,已開發國家擁有的核電廠,平均都已經36年,因此大多國家不是延役就是重啓,也同意必須研究未來的核能技術和培育相關人才。

現場有企業談到,國家努力淨零碳排,但也應該同時考量國安,否則天然氣被封鎖就沒戲唱了,甚至爲了淨零反而讓國家都沒了。彭啓明表示,自己並沒有什麼非核家園的信仰,但從國家和能源安全角度來看,核能確實要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