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拿下成都杭州“地王”,2025年要全力增長,銷售目標1500億
建發房產一改去年低調姿態,再度開啓“狂奔”模式。
3月末,在短短兩天內,建發接連拿下了杭州、成都樓面價最貴的地塊。在3月28日上海土拍中,建發也參拍了熱門地塊靜安區大寧地塊、浦東新區北蔡地塊,只是未能幸運拿到。
3月27日,在成都土拍中,建發以106%的溢價率拿下金融城三期H10地塊。該地塊成交價33.47億元,成交樓面價41200元/平方米,這是成都首次樓面價突破4萬元/平方米。
次日,建發又以34.35億元拿下杭州蔣村地塊,溢價率高達115.39%,成交樓面價88029元/平方米,刷新杭州的樓面價紀錄。
兩天拿下兩個“地王”,業內感嘆“黑馬”房企建發又回來了。
“實際上沒有所謂的‘地王’,今天的好地就是依靠儲備的高價地,優地優價。房地產市場兩極分化明顯,優質的地段和項目始終受歡迎,所以它的價差與普通產品相差較大。”
在3月28日下午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建發房產的控股子公司建發國際(01908.HK)董事會主席林偉國表示,雖然建發此次拿的項目在杭州地價最高,但仍然低於公司預期,實際地價水平比預期還要低,它的地段和稀缺性非常重要。
針對業內對比去年貝殼在同一板塊摘得的宅地,成交樓面價僅2.73萬元/平方米,而建發此次以超4萬元/平方米拿下地塊,是否還有盈利空間問題,林偉國解釋,“去年貝殼拿地,是成都房地產行業處於最低谷,現在我們拿到這塊地時,成都市場已經迴歸正常狀態。”
林偉國表示,建發拿地前已經充分進行深度調研。“包括客戶對產品的定位需求,以及對預期接受的價格水平。此外,兩塊地雖然位置接近,但產品之間存在差異,包括地塊規模、總平佈局等。”
從建發房產角度來看,公司立志於打造改善類需求產品,正努力開發“燈塔項目”,將其作爲踐行“好房子”的一種方式。因此,建發希望能獲取一些優質地塊,開發具有標誌性和引領性的產品。
但在過去一年,“黑馬”房企建發並沒有表現得太激進,最終交出的成績單是增收不增利。
根據其3月26日公佈的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建發國際實現總收益約1429.9億元,同比增長6.4%;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約48.0億元,同比下降4.6%。
此前幾年持續衝規模的建發,去年也面臨收縮。
數據顯示,2024年,建發國際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033.6億元,歸屬股東權益的累計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504.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約25.1%及24.3%。而早在2020年,建發的銷售規模已逼近2000億元。
拿地更是減速。克而瑞數據顯示,2024年建發拿地金額530億元,同比下降40%,排名行業第六位;拿地強度(拿地金額/銷售金額)爲 40%,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
所以,如今四處爭奪優質土地,也是因爲2025年的建發肩負着更艱鉅的任務。
“我們需要全力增長。儘管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宏觀環境每個季度都存在波動變化,但是2025年建發仍然希望能夠實現此目標,市場規模要達到1500億元,並保持增長。”林偉國強調。
當然,衝規模的同時也要保證安全。建發國際行政總裁田美坦指出,建發拿地也有自己的原則,在堅持流動性優先的情況下,利潤要維持在6-8個點的水平,具體根據項目決定。
“2025年整體還是基於公司自身的經營目標和市場狀況,需要保持謹慎積極的態度,拿地要保持經濟安全和現金流的流動性。在滿足利潤率目標的情況下,尋求合理的土地儲備。”
近兩年,建發的拿地策略從此前的“符合公司改善定位的地都可以拿”到後來聚焦一、二線熱點城市。因此到去年,建發的業績主要貢獻城市也發生變化,從2023年的廈門、成都等城市變爲2024年的廈門、北京、上海、成都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佈2024年業績的同一天,建發國際還公佈了重要高層管理變動。
3月26日,建發國際宣佈,自2025年3月26日起,林偉國被任命爲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同時卸任行政總裁職務;田美坦則被任命爲新的行政總裁。趙呈閩不再擔任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但繼續留任執行董事。
新任行政總裁田美坦,現年47歲,自2022年8月25日加入建發,曾任建發房產上海事業部副總經理、蘇州事業部總經理等職位,現任華東區域公司董事長及建發房產副總經理。
新任董事會主席林偉國,現年46歲,自2019年3月21日進入建發,曾擔任行政總裁、財務總監及首席運營官等關鍵職位。
“此次管理層調整,實際是對過往工作的總結,是正常的調整,對公司戰略並無影響。”林偉國在業績會上指出。
高層變動,頻拿“地王”,新的一年,建發的野心纔開始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