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大改擬116年上路!股民怨:根本懲罰長期投資人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制度可能迎來重大變革,衛福部擬將現行的單次給付扣繳,改爲年度所得總歸戶計算,此舉將直接衝擊國內廣大的存股族與高利定存戶。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衛福部預告《健保法》修正草案,將針對薪資以外的利息、股利、租金等收入,改採「年度結算制」收取補充保費,預計最快於民國116年上路。消息曝光後,引發Dcard網友熱烈討論,不少人怒批「政府搶錢」、「虧錢還要繳稅」,更有人憤怒表示「辛苦賺的獎金也要被抽,太誇張」。

根據衛福部長石崇良說明,新制將把補充保費的判定方式改爲「年度合併計算」,只要一年內利息、股利、租金累計超過2萬元,就必須繳交2.11%的補充保費,且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預估將影響約480萬人,爲健保帶來每年100至200億元的新增收入。此外,修法還將調整獎金扣費門檻,改以「最低工資4倍」爲標準,目前約11萬4千元,超過者即須繳交補充保費。

有網友在Dcard轉貼新聞後提醒,過去投資人可透過拆單避開單筆2萬元門檻的做法將不再可行,呼籲大家留意改革後的影響。此貼文引發大量留言迴響,股民與上班族同聲批評政策「不合理」,認爲政府「開源不節流」,只懂得「對民衆開刀」。

多數網友將砲火集中在高股息ETF族羣上,認爲此舉將重創存股族與退休族,「高股息ETF還能多慘?虧錢還要繳稅!」、「到時候除息反變負報酬」。也有人懷疑政策意圖,「政府是不是想逼大家不買高股息、改買市值型ETF?」、「這根本是懲罰長期投資人」。

另有網友延伸到年終獎金與所得分配議題,痛批「領獎金也要被扣,太誇張」,甚至以「放假髮一萬、轉頭全收回」諷刺政府政策搶錢行徑。部分留言更指出,「九成租屋市場不透明,課房東稅形同笑話」、「課股息不課資本利得,根本不公平」。

少數較理性網友則認爲政策初衷在於「讓高所得者多負擔」,呼籲應同步檢討健保濫用問題,「改革方向沒錯,但應該要杜絕醫療資源浪費」。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