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女,養五個弟弟,勇奪奧運銀牌。郭清,郭家之幸,國家之幸

其實,我是很難把奧運會和我的家鄉,廣東陽春聯繫起來的——一個是人類體育的最高殿堂,一個是廣東落後的山區縣。

但今天凌晨,24歲的郭清把陽春的旗子,插上了巴黎奧運會。

在49公斤級女子跆拳道的決賽中,來自廣東陽春市的郭清1比2不敵對手,最終獲得該項目銀牌。

沒有奪金,自然遺憾,但這已經是陽春市,乃至整個陽江地區奪得的第一面奧運獎牌,也是整個廣東在跆拳道項目上獲得的第一面銀牌。

作爲老鄉,怎能不爲之驕傲?

今年24歲的郭清,是陽春市永寧鎮人,永寧鎮是陽春最偏遠的鎮區之一,從市區到永寧,即使是今天,也仍然是“這裡的山路十八彎”,從市區到郭清所在的永寧鎮沙坪村,47公里,但開車需要將近一個半小時。

郭清從大山深處能成爲奧運亞軍,其艱難曲折可想而知。

況且,郭清的家庭條件非常差,她有五個還在讀書的弟弟,父親因爲身體原因,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中的生活來源除了政府的給的低保之外,就是靠郭清的工資。

家中長女,五個弟弟,要訓練比賽,還承擔着養家餬口的重任,有女如此,郭家之幸,國家之幸。

12歲以前幾乎未離開過鎮,13歲才首次接觸跆拳道,也因此離開家鄉——離開陽春去陽江,然後離開陽江進省隊,一步步走來,一步步逆襲,最終走向巴黎。

當初在永寧鎮選中郭清的啓蒙教練關琳山覺得郭清有一股狠勁——郭清當然有一種狠勁,因爲這是她能把握住的改變自身命運的最好機會,這一點和全紅嬋如出一轍。

即使沒有冠軍,不像全紅嬋那麼圓滿,但之於郭清,奧運會奪銀,成爲北體大的研究生,從大山深處的貧困家庭成長爲地區的標誌性人物,這種勵志故事,雖然因爲”苦大仇深“而顯得略顯“庸俗”,可這不正是絕大數的中國運動員的成長之路嗎?

在郭清進行決賽前,我的同學,龍教練在他的朋友圈說:“郭清曾經和我說過,她的終極夢想是身披五星紅旗繞奧運賽場一週!今天凌晨,你的夢想是如此接近現實,祝你如願!”

是的,郭清沒有如願奪冠,下屆奧運會,不知道她還有沒有機會。

也許她沒有機會成爲奧運冠軍,但她戰勝命運,戰勝自我,已經是人生道路上真正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