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的FX Super One的萬單盛宴:年底交付違約背後的法律懸崖
洛杉磯發佈會屏幕上閃爍的“10,344份訂單”尚未褪去光芒,法拉第未來(FF)卻已悄然步入法律雷區。回望FF91的慘淡交付史——八年累計交付不足30輛,2025年第一季度僅交出2輛的成績單——與FX Super One的訂單狂歡形成刺眼反差。當賈躍亭承諾“2025年底交付”時,法律時鐘的倒計時已然啓動:一旦重蹈覆轍,FF將面臨多重法律責任的連鎖爆發。
一、訂單結構的法律風險:B端捆綁與C端海嘯
FX訂單中暗藏兩類“法律火藥桶”:
B端捆綁陷阱:近40%訂單(約4,100份)來自租車公司及房產中介,採用“買車送房”等捆綁策略。南加州房產公司Pinnacle Real Estate Group千臺訂單若因FF違約流產,不僅面臨直接損失索賠(如營銷成本),還可主張可得利益損失(如預期租金收益),總額可能遠超車價本身。更致命的是,此類合同多含“不可退定金”條款,違約方無權援引定金上限規則(主合同標的20%),需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C端集體訴訟引信:個人用戶僅付100美元(約718元)可退定金,超低門檻吸引大量散戶。一旦交付跳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戶可主張懲罰性賠償(若認定欺詐)。更可能觸發集體訴訟:美國消費者保護法對延遲交付30天以上視爲重大違約,用戶可要求三倍定金返還外加精神損害賠償。
二、量產能力不足觸發“預期違約”:法律救濟已提前啓動
FF當前的運營狀況幾乎滿足“預期違約”的全部要件:
資金斷鏈:2025年Q1運營虧損4380萬美元,1.05億美元融資僅覆蓋量產成本的20%。若9月前未能補足5億美元缺口,構成“無能力履約”的實質證據;
產能證據缺失:漢福德工廠年產能規劃僅3萬輛,發佈會時僅兩臺原型車完成路試。按美國《統一商法典》(UCC)規定,買方在“有合理理由懷疑賣方履約能力”時可要求提供履約擔保。若FF無法在合理期限內證明產能(如生產線視頻、供應商合同),守約方有權提前起訴索賠;
跳票歷史成呈堂證供:FF91八年交付30輛的“前科”,使法院更易採信“默示毀約”主張——即賈躍亭的行爲已表明其將不履行合同。
三、虛假宣傳與訂單造假:證券欺詐與消費欺詐的雙重圍剿
法律風險正從合同違約向刑事欺詐蔓延:
SEC韋爾斯通知的利劍:美國證監會已指控FF違反證券法反欺詐條款,涉及私募融資虛假陳述。若證明FX訂單數據造假(如B端簽約後無付款憑證),可能升級爲證券欺詐刑事指控;
定金池的非法融資嫌疑:C端100美元訂金形成的百萬美元資金池,若未按約定專款用於生產,可能被認定爲非法集資,觸發美國《證券法》第10(b)條款追責。
四、風險防範:FF的最後一根法律稻草
爲避免法律雪崩,FF亟需:
1. 訂單透明化:公佈企業訂單付款憑證(如銀行流水),證明非“刷單”;
2. 引入第三方託管:將訂金存入共管賬戶,違約時自動返還;
法律的天平已在FF頭頂搖擺:若年底交付再度落空,10,344份訂單將化作10,344份訴狀。從B端企業的可得利益索賠,到C端消費者的集體訴訟,再到SEC的證券欺詐調查,三重法律海嘯的合力足以將FF徹底吞噬。當賈躍亭在發佈會上高呼“顛覆汽車產業”時,他或許更該警惕——法律從不相信PPT上的誓言,只認流水線上的焊花。畢竟在法庭的卷宗裡,跳票的每一日都是白紙黑字的呈堂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