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胖墩”,擔心可愛成隱患

隨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轉變,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凸顯。運動量不足、學業壓力增大、家庭飲食結構高熱量化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兒童超重及肥胖率持續攀升。值得警惕的是,較大一部分兒童肥胖可能延續至成年階段,而由此引發的代謝綜合徵、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健康問題,正嚴重威脅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威海市立第三醫院專家介紹,儘管公衆常以“胖嘟嘟”形容孩子的可愛,但在這表象之下,實則潛藏着諸多健康隱患。

肥胖的危害

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心血管風險、血脂高;呼吸系統:哮喘、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內分泌系統:2型糖尿病、性發育異常如性早熟、小陰莖、小睾丸、男性乳房發育等;消化系統:脂肪肝、膽囊疾病、胰腺炎等;心理:抑鬱、焦慮、自卑等;皮膚:黑棘皮病,可提示有胰島素抵抗,皮膚紫紋等。

你家娃娃是不是肥胖

建議年齡≥2歲的兒童使用體質指數(BMI)來診斷。BMI=體重(kg)/身高2(m2),與體脂相關且相對不受身高的影響。其中,2歲至5歲兒童可參考“中國0歲至18歲兒童、青少年體塊指數的生長曲線”中制定的中國2歲至5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BMI參考界值點;6歲至18歲兒童可參考“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中6歲至18歲學齡兒童篩查超重與肥胖的性別年齡別BMI參考界值點;在18歲時男女性的BMI均以24kg/m2和28kg/m2爲超重、肥胖界值點,與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篩查標準接軌。

日常該如何幹預和管理呢

管住嘴,孩子需要均衡的飲食結構來保證生長髮育所需。控制進食速度,減少在外就餐、快餐食品及外賣。在兩餐間飢餓時,優先選擇能量密度低、飽腹感強的食物,如低脂奶製品、新鮮蔬果等,而富含精製糖的糖果、糕點、飲料等以及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應限制。

幫助孩子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讓孩子對運動感興趣,同時把運動當成娛樂,沒有心理負擔,就容易堅持。家長也要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運動起來。6歲至17歲兒童每天至少累計達到60min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爲主,在能力範圍內,逐步延長每次運動時間、增加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

保證良好睡眠,早睡早起。睡眠對身體機能調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機體分泌大量生長激素。睡前避免參與較興奮的活動,避免觀看畫面激烈的電子產品,避免飲用咖啡、奶茶、碳酸飲料等。

減少電子產品,每天控制2小時之內。兒童每日使用電子產品建議不超過2小時,久盯屏幕易引發視力疲勞、睡眠紊亂等問題。家長可設置定時提醒,用戶外探險、親子桌遊等趣味活動替代虛擬世界。

注意孩子的心理情緒問題,一些肥胖孩子常有自卑感、抑鬱、容貌焦慮等心理問題。可以讓孩子完善相關的測評量表,家長、同學和醫生鼓勵孩子克服悲觀的情緒,鼓勵孩子參加正常的社交活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自己的飲食管理和鍛鍊中來。同時避免孩子存在不良情緒導致暴飲暴食。

家長可根據兒童健康狀況和家庭情況可1-3月監測1次身高和體重,切忌極端節食和亂吃減肥藥等。兒童減肥需遵循科學原則,切忌採取極端節食或服用成人減肥藥物。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盲目限制飲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代謝紊亂,而減肥藥中的不明成分更易引發肝腎損傷。

兒童減肥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持久戰,告別“小胖墩”的關鍵在於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通過搭配新鮮蔬果、優質蛋白和全穀物“吃出健康”,避免高糖高脂零食;每天進行至少1小時的趣味運動,讓減重過程充滿活力。兒科醫生提醒,兒童不宜設定過激減重目標,每月體重下降不宜超過2斤。在家庭關愛與專業指導下,孩子們既能甩掉多餘脂肪,又能收穫挺拔身姿與充沛精力,讓成長之路綻放健康光彩!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