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催生厭學小胖墩該如何科學減重?
減肥夏令營裡,小學員們在游泳池邊休息 供圖/視覺中國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約爲19%。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與此同時,由肥胖引發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多家學校和醫院發現,體重嚴重超標的小胖墩不在少數。爲此,不少學校通過在飲食上開“小竈”、課後舉辦“減脂班”等方式,爲學生減重提供助力。同時,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等兒童專科醫院也紛紛集中專業力量,開設了多學科聯合的體重管理門診,爲小胖墩們提供科學的體重管理方案。不過,體重管理非一日之功。
個案
體重三年漲了140斤
不良生活習慣成主因
3月底,家住西城的小林(化名)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首兒所,求助內分泌科主任曹冰燕。小林今年14歲,身高1.7米,體重卻達到了280斤。原來,因爲吃得多、動得少,過去三四年,小林的體重一路飆升了140斤,現在連走路都成問題。
經過全面檢查,曹冰燕發現小林的血壓偏高,減肥已刻不容緩。“考慮到小林體重基數大,之前靠運動和飲食調節等生活方式干預效果有限,結合他的身體狀況,我們決定通過藥物治療,輔之以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希望能幫助他成功減重。”曹冰燕說。
與小林類似,140多斤的體重讓初一學生小王煩惱不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平時喜歡吃油炸類的食物,也喜歡吃甜食,尤其愛吃炸雞薯條。此前父母覺得不影響正常生活,就沒有過多地干預他的飲食。
不良的飲食習慣讓小王越來越胖,而身體沉重的他也變得更加不愛運動,“光吃不動,越不動就越胖,越胖就越動不起來……”用小王自己的話說,他平時是“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這樣的惡性循環持續上演,小王開始跟不上同學們集體運動的節奏,最後直接放棄,“老比別人慢,同學們嫌棄,自己也不願意再參與活動了。”
現狀
扎堆兒開證明避考
肥胖催生厭學情緒
“目前引體向上我是一個都做不了,心裡挺着急的。”面對體育中考,小胖墩小劉同學苦惱不已。與小劉同校的初一女生小高,更是覺得體測“像噩夢一般”,由於身體比較胖,小高一直不喜歡運動,“跑個400米經常岔氣兒,其他項目也沒有一個擅長的。”
曹冰燕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在日常門診中發現一個規律:平時來就診的小學生多於初中生,可一旦臨近體育中考,初中生就會扎堆前來就診,“來的基本都是明顯肥胖的孩子,有一些重達200多斤。”由於減肥很難瞬間見效,很多家長都是先帶着孩子來醫院開肥胖證明,期望通過一紙證明免去考試煩惱。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北京體育中考允許部分孩子申請擇考。對於身體發育異常(如侏儒症、巨人症等)、嚴重營養不良及肥胖症、畸形(如嚴重脊柱彎曲、O型和X型腿等達II度)等情況,但平時仍上體育實踐課的考生,由本人申請,經過學校審覈,可以從體育現場考試項目中選擇一項參加考試,最終成績按實際測試得分佔該項目分值的比例折算。“當孩子的肥胖已經讓他無法正常參加體育中考,說明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曹冰燕說。
相關研究顯示,肥胖會使青少年自尊、自信水平降低,自卑、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讓很多小胖墩陷入困境。在北青報記者採訪的多位體重超標學生中,超過七成表達了不願意參加集體運動的情況,給出的理由多是“自己運動能力差,無法跟上其他同學,怕被同學們嫌棄,甚至怕看到部分同學異樣的眼光”等。
小林曾因肥胖遭到同學異樣的眼光,一度出現了厭學情緒,不願再去學校,甚至在家待了半年多。從內蒙古前來首兒所就診的小柯也同樣出現了厭學情緒,14歲的他體重達到186斤,因爲肥胖導致血壓高,糖代謝、脂代謝也出現了問題,容易頭昏眼花,無法長時間堅持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導致小柯也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想法,父母爲此也是焦頭爛額。
調查
家長存在經驗誤區
用錯方法適得其反
體重跟基因、家庭生活習慣、健康管理意識都有關係。家長的認知尤爲關鍵。北京兒童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醫師黃鴻眉在門診中發現,不少家長對孩子減肥存在誤區。
“有家長認爲肥胖不是病,以爲孩子雖然胖點,但能吃能睡也挺好,卻忽略了肥胖背後的潛在危害,如肥胖可能引起代謝性問題,包括胰島素抵抗,還有高尿酸、血脂增高等問題。”黃鴻眉表示,由於孩子年齡小,起初問題不是很明顯,家長便不以爲然。“也有的家長認爲,等孩子長大了自然會瘦下來。但有關研究表明,兒童期肥胖的人羣中,三分之一的人肥胖會延續至成年期;青少年期肥胖,約三分之二的人在成年後依然肥胖。因擔心孩子的心肺負擔,有的家長還會限制小胖墩運動,這並不利於減脂增肌”。
首兒所心血管內科主任石琳也關注到,有的家長具備幫助孩子減肥的意識,卻在按照自己的經驗給孩子錯誤減肥,比如用所謂的生酮飲食法、不吃晚飯,或是瘋狂運動等等。“其實孩子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營養是必須的,不科學的減肥方式容易影響孩子健康。”石琳表示,在門診中,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發育狀態等數據,算出孩子每日所需熱量,將其均衡地分配給蛋白質、脂肪、糖分等身體必需的食物中,再分配到一日三餐,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健康。
“通過堅持科學飲食,基本上3到6個月就能控制好體重。而且只要經過一兩個月時間的調整,許多孩子對高油高鹽的飲食就不太感興趣了。在我管理的小胖墩裡,七成都是有效果的,除了另外三成沒有嚴格執行的。”石琳說。
在石琳看來,一些家長雖然意識到需要給孩子減肥,也帶孩子來到了門診,但依從性是孩子減肥路上的一大挑戰。對於醫院給出的飲食和運動方案,很多家庭都存在執行難的問題。
“尤其是雙職工家庭,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做飯或督促孩子好好吃飯。有的是父母想給孩子減肥,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卻偷偷給孩子加餐,讓減肥功虧一簣。孩子在學校也沒有足夠的監督。”也有的家長做飯偏向遵從大人口味,比如給孩子吃水煮菜、涼拌沙拉,但對孩子來說這些食物並不好吃,容易造成牴觸情緒。石琳表示,孩子們的食物最好是有溫度、有味道的、較軟的,才比較容易堅持,但確實比較考驗家長的耐心。
曹冰燕在門診中發現,八成的“小胖墩”只要堅持遵醫囑都能在三個月左右實現有效的體重管理,但許多人堅持不到一年,體重又出現反彈。“大多數家長剛開始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非常重視,但時間一長便容易鬆懈。在孩子各項事務重要性序列中,可能學習、社交的優先級更高,體重管理容易逐漸被忽視。”
·專家醫囑·
醫院應對肥胖伴有臨牀危險因素的孩子開展聯合干預
醫校家聯動發現問題儘早干預
肥胖並非單純的個人問題,也有社會性因素。減少小胖墩,需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在黃鴻眉看來,可建立“醫校家”聯合管理模式,通過多方協作爲孩子們構建健康生態。
黃鴻眉建議,醫院要側重發揮專業優勢,研發和提供支持技術和保障技術。對嚴重肥胖及肥胖伴有臨牀危險因素的孩子,根據相關指南規範,開展醫療、膳食、運動、心理和行爲矯正等聯合干預,或針對代謝綜合徵及各類疾病進行治療和管理。
學校則要突出教育和示範功能。包括要加強孩子們的健康素養教育,讓每個學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校內可設置營養標識或健康提示,爲學生提供健康的食物和飲用水,幫助學生建立健康膳食營養理念。幫助孩子們培養運動習慣,給孩子們創造機會,發現自己喜歡並堅持一生的運動。
在家庭方面,鼓勵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兒童超重肥胖干預,採用提高認知、目標設定、自我監測等行爲改變方法,指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爲習慣。
石琳還建議,未來可藉助AI幫助家長和孩子持續開展體重管理。比如AI平臺可直觀地形成身體數據報告,幫助醫生第一時間監測到孩子各項指標的變化,並及時調整飲食和運動方案。“我們希望隨着未來AI平臺的開發,讓學校老師也加入進來,共同關注和記錄小胖墩們在校期間的運動和消耗,通過多方聯動以更好督促孩子管好體重。”
孩子的身心健康涉及教育和衛生兩大領域,石琳發現,雙方合作過程中仍有一些難點需要破除。比如儘管順義、海淀等區已在試點“校醫—醫院”聯動,但許多地方在推進過程中受限。
“如雖然在學校發現了孩子肥胖或高血壓,但教育系統與醫療系統數據共享不足,無法直接與醫療系統關聯,孩子的健康問題無法早期發現和干預;有的學校校醫缺乏專業培訓,導致肥胖篩查與管理效果受限。希望未來可以打通這些環節推進醫校聯動,更好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石琳說。
·校園處方·
北京十中曉月苑分校
營養套餐標熱量AI開運動處方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爲幫助小胖墩們科學減重,本市很多中小學校都從飲食、運動等方面,爲他們單開“小竈”。
飲食方面,以北京十中曉月苑分校爲例,從飲食源頭助力“小胖墩”們減重。學校食堂優化檔口設置,特別設置了不同需求營養配餐檔口,其中在“低脂減重套餐”檔口提供低熱量、高纖維的餐食,如雞胸肉套餐、雜糧飯等。“營養均衡套餐”檔口的套餐熱量控制在500-600大卡,每份套餐包含1份主食(粗細搭配)、1份優質蛋白、2份蔬菜。
此外,學校在每道菜品旁標註熱量和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幫助學生直觀瞭解自己的攝入情況。例如:清蒸魚(150g),約180大卡,蛋白質25g,脂肪6g。西蘭花炒蝦仁(200g)約150大卡,蛋白質15g,膳食纖維3g。“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更健康的搭配,避免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該校體系部經理、公共營養師奚菁說。
奚菁介紹,爲培養學生的健康觀念,學校定期舉辦營養知識講座、健康飲食主題活動,其中既有教學生學習如何搭配一餐營養比例的“我的健康餐盤”活動,也有邀請營養師講解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科學控制體重以及飲食安全的“食安小課堂”。
除了科學飲食,北京十中曉月苑分校也爲“小胖墩”羣體提供了科學鍛鍊體系。在傳統體育課程基礎上,引入了由北京大學運動科技與健康大數據實驗室研發的創新體育課程項目——“滿分智慧體能課”,對學生運動過程進行實時數據監測,精準剖析“小胖墩”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五大素質方面的薄弱環節,並藉助AI診練模型,爲每位學生生成專業評測報告與個性化“運動處方”。
爲激發“小胖墩”的運動興趣,學校通過智能設備互動、線上體能遊戲、賽事競技PK、個性ID數據等多元化激勵措施,讓體育課變得有趣有愛。在體重監控方面,通過“滿分智慧體能課”的智能管理系統持續追蹤“小胖墩”的運動數據變化,結合定期的BMI指標檢測,全面評估運動干預效果。
本版文/本報記者武文娟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