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秀洲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領跑全市
鄭小梅、黃婷
記者從嘉興秀洲區相關部門瞭解到,今年上半年,秀洲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694元,增速5.5%,位列全市第一,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後,是秀洲區以縮小“三大差距”爲牽引,通過產業升級、就業保障、改革賦能等“組合拳”,推動農村居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在秀洲區王店鎮,7月末,葡萄種植戶們陸續接到了周邊菌菇種植戶訂購葡萄藤的電話。用葡萄藤等作爲基質培育草菇、雙孢菇技術成熟,讓農業廢棄物變廢爲寶。而在王江涇碩豐生態農場,通過林下套種技術在葡萄藤下套養大球蓋菇可畝均增收1.6萬元左右。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秀洲區食用菌、果用瓜等高效農產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化種養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嚐到甜頭。
更令人欣喜的是,秀洲槜李通過冷鏈物流進入迪拜市場,精品槜李單顆售價達91元。打通鮮果出海路後,“陽光玫瑰”葡萄也進入出海“預備隊”中,農特產品走出國門變“金疙瘩”。油車港鎮龍蝦節期間,周邊農戶的水產、果蔬、糕點銷售額同比增長40%,產業融合讓農產品附加值節節攀升。
就業增收的故事同樣在秀洲鄉村處處上演。王店鎮莊安村種植葡萄2900畝,零工市場將葡萄棚搭建、施肥、疏果、採摘作爲特色零工品牌推向市場,全年推出葡萄種植零工崗位1000個以上。而秀洲全區葡萄種植面積有1.8萬畝左右,有效帶動農業閒散勞動力靈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秀洲通過“政策託底+產業帶動”實現精準幫扶低收入農戶成爲增收最快羣體,收入增速達11.8%。政策託底方面,秀洲創新託底機制,爲無勞動能力家庭提供資產託管、收益分紅等支持,確保幫扶政策精準滴灌、有效增收。
閒置農房變身“聚寶盆”,是秀洲激活財產性收入的生動註腳。秀洲區高照街道新義村農戶沈正光參與了“藍領公寓”改造項目,把閒置房屋統一改造隔成6間標準房,配備智能門鎖、滅火器等設施,交由村集體統一出租,每年租房收益8萬元左右。他說:“房子空着也是浪費,這樣既盤活了資源,又給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住處,一舉兩得。”目前,秀洲區已盤活閒置農房357宗,“藍領公寓”模式讓農戶房屋出租收入平均增長30%。
向土地要效益,向標準要增值。“以前土地流轉費用每年每畝950元,高標準農田建成後漲到1200元,我家4畝田每年光租金就多了1000元,還能騰出時間去鎮上打工!”天福村村民輔興祥算起了明白賬。通過深化農業標準地改革,秀洲全區簽訂了3個總面積達3836畝的土地規模化經營項目,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穩定收益。
儘管上半年農民收入增長態勢良好,但仍面臨農業科技創新不足、鄉村運營水平待提升、高層次人才短缺等挑戰。秀洲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大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深化“千萬工程”,打造農文商旅融合示範片區,增強鄉村業態可持續性,進一步激活“人才引擎”,加大青年入鄉和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夯實共同富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