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預算怎麼做? 4大類型爸媽各有解法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珊迪兔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本文想和爸媽聊聊常見家長對於小朋友參加營隊、補習的類型,並同時附上一些關於理財的小提醒,協助家庭更穩當地安排未來的每一筆教育預算。
4類型家長必看.孩子暑期理財訣竅
暑假不是比哪位家長花得最多,真正的重點是:「每一筆支出,是不是迴應了我們的價值?」不論是哪一型的家長,記得從現在開始,便爲下一次的假期做準備。
1.工作忙翻型.先顧好接送,其他之後再說
這種家長常是早出晚歸的雙薪家庭,能把孩子安全送到安親班、下班接回家,就已經是萬幸。通常,暑假活動通常是排好、排滿,不求精緻,但一定要有人顧孩子。
這類型支出看似固定,但時間一久,費用也會累積得相當驚人。對此,可設置「暑假照顧預算」,看有沒有機會和其他家長合作,或是挪出特休安排親子活動,爲孩子的暑假帶來其他有趣的變化。
2.不能輸型.別人都補習,我也要
這類型爸媽富有行動力,孩子從國小開始便一路補習到高中,每一科都不能落後。補習費是家庭的最大開支,怕孩子落後,所以,提早將全科補好補滿。
不過,在送孩子補習之前,應該先停下想清楚補習的必要性,除了要讓孩子與自己都有些喘息空間之外,也得算清楚家庭花在補習上的費用,千萬不要因爲過度焦慮小朋友的學習情況而貸款補習,如果預算超過了,就要開始精算「補了這些真的有效嗎?」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3.什麼都來一點型.學習廣泛的興趣
這一型家長最常出現在才藝中心的報名櫃檯,一口氣報了四、五種課,語言、藝術、運動通通囊括其中。若是屬於這種類型的爸媽,要記得每季(或學期)幫孩子做一次「才藝回顧」,跟他們討論哪些纔是真正喜愛的?並且幫自身設原則,例如:「最多三項」、「才藝費不超過預算」……纔不會變成事倍功半。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4.自由靈魂型.孩子說想試試,就讓他去
這型家長秉持開放式風格教育,當孩子想上表演課就會立馬報名,突發奇想對科學有興趣便加入其中,十分看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也常抱持趁現在多體驗的心情。但假若沒有設定好預算,支出便會常常突然失控,建議不妨把活動分爲「必參加」、「想參加」、「待考慮」,讓孩子自己選擇。除此之外,也能搭配免費的資源像是圖書館、展覽、市集工作坊、體驗課來靈活補足。
【完整內容請見2025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