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捧骨灰罐擠電梯共乘…民眾直呼不舒服 北市殯葬處規畫優先電梯
9月1日起,臺北市懷愛館景仰樓、景行樓將各有一部電梯,提供「捧持牌位或骨灰罐者」民衆優先搭乘。圖/臺北市殯葬處提供
臺北市懷愛館(原二殯)每年舉行上萬場告別式,有人日前搭電梯,遇到家屬手捧骨灰罈進入共乘,骨灰罈甚至緊貼自己,直呼不顧他人感受。議員要求改善動線,殯葬處9月1日起將升級貼心服務,捧骨灰罐或牌位者優先搭乘電梯。
有民衆8月22日至懷愛館參加完公祭,從4樓搭電梯要離開,到了3樓時,一名捧持骨灰罈的家屬在業者陪同下,不顧電梯內已有不少人、空間有限,仍決定進入共乘,導致電梯內相當擁擠,骨灰罈甚至緊貼自己。該民衆認爲,家屬此舉不顧他人感受,也對亡者大不敬。
議員陳重文認爲,殯葬設施設計應兼顧尊嚴與人性,避免在捧持骨灰罈離開時,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尷尬及心理壓力。但目前懷愛館的規畫使家屬在護送先人時缺乏應有的莊嚴與隱私,也讓一般民衆因突如其來的場景而感到不安。
陳重文要求殯葬處,立即盤點懷愛館現有動線及電梯配置,研議設置專用電梯或專屬動線;若短期無法調整,至少應於重要時段安排專人引導與分流,透過人力管制方式,避免動線混雜。他也建議,應規畫貼心的清楚標示與引導,納入未來優化計劃。
其他民衆認爲,這狀況很正常、在所難免,他可以諒解和接受;畢竟人家辦喪事,會有相關需求,心裡已經夠難過,大家就互相體諒一下。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迴應,依一般流程,往生者完成火化與撿骨後,家屬通常會直接搭乘專車晉塔或完成環保葬儀,實際再搭乘懷愛館電梯的情況並不常見。
殯葬處表示,考量仍有部分民衆反映,於是規畫優先電梯與人力引導機制,減少民俗忌諱並提升服務品質。9月1日起懷愛館景仰樓、景行樓將各規畫一部電梯,供「捧持牌位或骨灰罐者」民衆優先搭乘,並由志工及保全人員協助引導,避免與其他民衆共乘造成不便或心理壓力。也將請雙北市的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協助向會員宣導並配合辦理。
臺北市懷愛館(原二殯)每年舉行上萬場告別式。本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