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與骨灰罈共乘有壓力 北市懷愛館將規畫優先電梯
民衆與骨灰罈共乘有壓力,北市懷愛館將規畫優先電梯。圖爲臺北懷愛館。(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懷愛館(第二殯儀館)自啓用以來,提供市民悼念及相關殯葬服務,但民衆指出,在懷愛館搭乘電梯時,與捧持骨灰罈的家屬共乘同一部電梯,骨灰罈緊貼民衆,令其深感不適;有議員認爲目前懷愛館的規畫使家屬在護送先人時,缺乏應有的莊嚴與隱私,也讓其他民衆感到不安。北市殯葬處迴應,9月1日起懷愛館景仰樓及景行樓將各規畫1部電梯,供「捧持牌位或骨灰罐者」民衆優先搭乘,由志工及保全人員協助引導,避免與其他民衆共乘造成不便或心理壓力。
有民衆指出,在懷愛館搭乘電梯時,與捧持骨灰罈的家屬共乘同一部電梯,骨灰罈緊貼民衆,令其深感不適。(北市殯葬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北市議員陳重文表示,殯葬設施設計應兼顧尊嚴與人性,避免在捧持骨灰罈離開時,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尷尬及心理壓力,希望殯葬處盤點懷愛館現有動線及電梯配置,研議設置專用電梯或專屬動線,若短期內無法調整,至少應於重要時段安排專人引導與分流,透過人力管制方式,避免動線混雜,另亦應規畫清楚標示與引導,並納入未來優化計劃,務求服務流程中體現莊嚴與貼心,讓民衆在送別親人的重要時刻能感受到尊重與安心。
殯葬處副處長陳智豪表示,爲維護儀式莊重與兼顧民衆感受,自9月1日起懷愛館景仰樓及景行樓將各規畫1部電梯,供「捧持牌位或骨灰罐者」民衆優先搭乘,並由志工及保全人員協助引導,避免與其他民衆共乘造成不便或心理壓力。
陳智豪指出,依一般流程,往生者完成火化與撿骨後,家屬通常會直接搭乘專車晉塔或完成環保葬儀,實際再搭乘懷愛館電梯的情況並不常見,但考量仍有部分民衆反映,於是規畫優先電梯與人力引導機制,以減少民俗忌諱,也將請臺北市及新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協助向會員宣導並配合辦理,盼能共同營造莊嚴、安心的治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