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骨灰海葬服務:在全市殯儀館設諮詢、服務點,優化補貼機制

上海將在全市殯儀館設立常態化海葬服務諮詢、登記服務點,推廣海葬服務項目。逝者具有上海市戶籍並在上海市海葬的,其喪事承辦人可申請一次性海葬獎勵。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等8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積極推進骨灰海葬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強海葬服務供給、規範海葬服務工作、優化海葬補貼機制、健全海葬工作機制等四方面提出7條意見。

在加強海葬服務供給方面,《意見》提出,一是拓展服務範圍。凡具有上海市戶籍或在上海市火化的逝者,其喪事承辦人可申請在上海市海葬。其他省市的逝者確有需要在上海市海葬的,由省級民政部門與上海市民政部門協商後,由上海市海葬服務機構統一組織。

二是豐富服務方式。以跟船海葬與委託海葬兩種服務方式爲基礎,形成“告別+海葬+追思”系列服務有機融合,包括爲逝者家屬統一提供簡樸莊重的告別儀式;協助逝者家屬在規定海域完成骨灰撒海,爲不跟船的逝者家屬提供代撒服務;每年集中舉辦公祭紀念等海葬文化宣傳主題活動,支持上海市公墓建設節地型海葬紀念設施,鼓勵海葬服務機構免費提供形式多樣的追思文創紀念用品。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在全市殯儀館設立常態化海葬服務諮詢、登記服務點,推廣海葬服務項目。海葬服務機構與喪事承辦人簽訂海葬服務協議,規範海葬服務流程,爲不跟船的逝者家屬免費提供公證服務支持,爲經濟困難等特殊逝者家屬提供代辦、接送等個性化服務。

在規範海葬服務工作方面,一是規範申請流程。喪事承辦人可通過“一網通辦”或撥打白事服務熱線“962840”等方式申請預約參加上海市海葬活動。辦理手續時,喪事承辦人需攜相關材料進行海葬活動登記,同步向海葬服務機構移交逝者骨灰。海葬服務機構一般在辦理登記手續後6個月內組織海葬活動,並在海葬活動結束後60個工作日內向喪事承辦人發放海葬紀念證書。

二是明確收費政策。骨灰海葬服務具體收費政策由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另行制定。

在優化海葬補貼機制方面,逝者具有上海市戶籍並在上海市海葬的,其喪事承辦人可申請一次性海葬獎勵;承辦上海市海葬服務的機構,可申請海葬服務運營補貼,補貼費用主要用於開展海葬活動的相關成本。具體獎勵標準、補貼辦法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另行制定。

在健全海葬工作機制方面,市民政部門統籌協調海葬工作,指導監管海葬服務機構優化“公民身故一件事”海葬服務辦理,支持海葬服務機構提供海葬服務信息查詢、網上預約登記、網絡祭掃、雲上紀念等規範、透明、方便、多樣的在線服務,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葬紀念儀式,提升海葬服務文化品位;市發展改革部門指導海葬服務收費政策制定與實施;市場監管部門強化對海葬服務收費的監管,依法查處海葬服務經營活動中的價格違法行爲;市財政部門落實補貼政策,對海葬補貼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市生態環境、海事、公安等部門明確海葬區域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加強監管執法;新聞宣傳部門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在重要時間節點做好海葬服務新聞報道工作,加強海葬服務政策宣傳,提升海葬的社會認知度和接受度,倡導生態文明新風尚。

據此前公開報道,自1991年首次開展海葬活動以來,截至2025年清明期間,上海已累計護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務家庭超31萬戶,成爲全國海葬數量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目前,選擇海葬的比例佔到全市總體安葬數量的7%。2025年4月3日,“上海海葬34週年紀念活動暨海葬文化周”開幕,上海海葬工作服務聯盟裝置啓動,標誌着上海首次實現海葬服務網絡在全市殯儀館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