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輕症也可能傳腸病毒給新生兒 醫籲一有症狀即警覺

今年腸病毒造成新生兒重大威脅,伊科病毒11型已奪5名新生兒性命。示意圖/ingimage

今年腸病毒造成新生兒重大威脅,伊科病毒11型已奪5名新生兒性命。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醫務部部長紀鑫指出,伊科病毒死亡率高,特別是早產兒因爲抵抗力較差,必須特別留心傳染:同住家人若是出現感冒、喉嚨不適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早就診發現。

今年2月陸續出現女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引發重症、死亡;今年一共累積9例腸病毒重症(含6死),其中有6名新生兒,其中5人死亡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今年首例死亡即是發生在2月,未滿1歲女嬰感染腸病毒,發病8天后因爲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疾管署曾示警,重症死亡率高達八成,目前雖然預估新生兒腸病毒高點在6月已過,但流行期預計持續到8月。

紀鑫指出,若有敗血症相關症狀,就應留意是否爲腸病毒,臨牀重點應放在同住家人病史詢問。年紀稍微長的孩童,甚至成人感染腸病毒不見得會發生典型症狀,可能只是感冒表現,如咳嗽、喉嚨痛等輕微不適,甚至難以診斷出腸病毒,感染一下就恢復。

但對新生兒感染影響特別大,特別是早產兒。紀鑫表示,早產兒抗體發育不完全、抵抗力較差,不論是垂直傳染或是水平傳染威脅都很大,但若是足月出生(超過37周)被傳染風險就較低。因此若家人有疑似症狀,懷疑可能感染就會做喉嚨的核酸檢驗,確認是否有感染腸病毒,及早預警、避免新生兒狀況變化快速。

新生兒的腸病毒感染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可能借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