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字賦能,構建上合命運共同體

劉 軍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技術合作發展論壇不久前成功舉辦,這不僅標誌着上合組織在數字化領域合作的新突破,更深刻體現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賦能對於促進上合可持續發展及成員國共同繁榮的重要戰略意義。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上合組織國家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賦能,已成爲推動構建上合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上合成立以來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上合成員國互聯網普及率、移動連接活躍度、移動互聯網和固定互聯網連接速度等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指標均顯著增長。在制度建設方面,上合組織已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包括數字化轉型政策合作行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行動等七項具體行動。同時,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的設立成爲上合組織數字經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儘管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上合組織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成員國間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一些國家處於中高水平發展階段,一些國家仍處於低水平發展階段。其次,缺乏統一的數字經貿規則,一體化數字經濟市場尚未形成。各成員國在數字經濟合作和數字貿易規則方面尚未形成共識,在電子支付、數字產品待遇、數據流動與創新等方面仍任重道遠。再次,數據安全面臨內外部雙重挑戰。內部方面,部分成員國缺乏有效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監管機制和技術能力。外部方面,一些成員國受到網絡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影響,面臨網絡制裁等干擾。

在這一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賦能對於上合未來的發展,尤其是推動構建上合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數字賦能可以實現從技術互補到生態共建的轉變。在基礎設施層面,各國可以通過加強先進技術合作,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骨幹網絡、數據中心及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在應用層面,通過成員國的技術互補,各國能夠共享數字技術紅利,攜手打造一個開放、協同、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推動數字技術從單一技術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的體系化合作轉變。

第二,數字賦能有助於實現上合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已成爲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數字化轉型,各國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環境成本,促進綠色發展。上合組織副秘書長詹內什·凱恩提出,數字化轉型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將積極推進相關領域合作。

第三,數字賦能有助於實現上合大家庭的共同繁榮。部分上合組織國家地理閉塞、物流體系薄弱、中小企業發展不佳,在數字經濟領域也較爲滯後,因此對於藉助上合組織框架下的數字化合作,實現數字技術追趕並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懷有很大期待。上合組織成員國通過包容性合作縮小成員國間的“數字鴻溝”,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此次《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技術工具箱(2025)》的發佈,爲上合組織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賦能提供了重要抓手。該工具箱收錄了50項精選的數字公共產品,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方案、數字賦能應用三大板塊。數字基礎設施板塊重點圍繞網絡設施、算力設施和融合設施等方面,收錄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緬甸等國在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算力網絡等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最新方案。數字技術方案板塊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發展所需先進技術,收錄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數字賦能應用板塊覆蓋數字金融、智慧醫療、交通物流、數字文旅、智慧農業多領域。該板塊挖掘前沿技術的行業應用潛力,呈現上合組織國家的多樣化數字應用探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技術工具箱(2025)》的發佈標誌着上合組織數字合作進入新階段,爲各成員國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共同繁榮提供了重要支撐。

總之,上合組織國家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賦能,不僅是適應全球數字化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上合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化合作、創新機制、完善治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賦能必將爲推動構建上合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作者是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