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能長時間佩戴耳機

又到一年暑假,孩子們終於可以“放飛自我”:拿回電子產品的使用權、去戶外爬山玩水、在泳池裡泡一整天……但在玩耍的同時,孩子的耳朵可能已經被各種潛在危險“包圍”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翟豐表示4個不當行爲 正在損傷孩子的聽力:

1.頻繁掏耳朵

很多家長都喜歡隔一段時間就給孩子掏掏耳朵,把耳屎這個“髒東西”清理一下,這其實是一個觀念誤區。耳屎能阻擋外物入侵,保護鼓膜防止破損,其實是我們耳朵的“守衛者”。而且外耳道有自潔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耳屎會隨着人的咀嚼或說話自行排出,並不需要刻意去掏。

頻繁掏耳朵,很可能會破壞外耳道正常的微環境,引起外耳道感染。如果孩子在掏耳朵時還因爲覺得癢而扭動掙扎,甚至還可能會戳破鼓膜導致聽力受損!

2.長時間戴耳機

假期已至,許多孩子在家聽歌玩遊戲時,會長時間佩戴着耳機。但如果耳機音量過大,高音不斷衝擊震盪耳蝸中的液體,內耳毛細胞會因受到過度刺激而死亡,久而久之就會損傷聽力!

在戴耳機時,一定要注意“60-6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且連續使用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在耳機的類型上也可以優先選擇頭戴式,這樣能更好地保護耳朵。

3.雙手捏鼻擤鼻涕

在幫孩子擤鼻涕時,雙手捏住兩側這個動作看似平常,其實也暗藏危險。用力擤鼻涕時鼻腔內的壓力急劇升高,會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腔,此時如果鼻涕中含有病原體,就會引發中耳炎。尤其是兒童耳朵和鼻子之間的咽鼓管較短,抵抗力也較差,更容易中招。

4.玩水後不及時清理

夏天孩子如果在戶外玩水,或是游泳後,一定要注意把耳朵裡進的水全部清理乾淨,可以用一個幹棉球放在耳道口將水引出來。否則水一旦積在耳朵裡,容易形成外耳道感染,有時候甚至會引起中耳炎!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東方衛視每週一至週五17:30播出的《名醫話養生·快閃醫院》。

編輯: 徐子鑫

責編: 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