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戴耳機提早重聽 醫:「不塞耳道」沒比較安全
耳機已是現代人每天不離身的必備用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耳機幾乎是現代人的必備用品,醫師黃軒指出,長時間天天戴耳機,在音量過高的刺激下會導致耳蝸毛細胞死亡,導致不可挽回的聽力損傷,就算使用「不塞進耳道」的骨傳導耳機也一樣。此外,耳機沒有播放聲音,長時間戴着也有風險,入耳式耳機會讓細菌滋生速度快3至5倍,聽力不像牙齒,沒有補得回來的選項,耳力壞了就難以復原。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曾提醒,長時間暴露在超過80分貝的聲音,就會殺死耳蝸毛細胞,而這些細胞一旦死亡,永遠不會再生。黃軒舉例,捷運環境聲本身就大於80分貝,若耳機聲能壓過,代表音量不小。
使用「不塞進耳道」的骨傳導耳機就比較安全?黃軒表示,其實傷害機制和入耳、頭戴式完全一樣,因爲都會震動耳蝸毛細胞,特別是在吵雜的健身房或捷運,這類耳機需要調得更大聲才能聽清楚。
黃軒指出,就算耳機沒有播放聲音,長時間戴着也有風險。入耳式耳機會讓耳道悶熱,細菌滋生速度比平時快3至5倍;另外,耳朵皮膚薄、神經多,長期受耳機擠壓也容易出現紅腫、痠痛。
黃軒建議,使用耳機時,音量應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每次使用不超過60分鐘,若無法避免,中間應休息10分鐘;在嘈雜環境要用降噪耳機,背景音減少,音量就不用調太大,也千萬不要在睡覺時戴耳機。每天戴耳機超過1小時者,建議一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若出現耳鳴、耳悶或聽不清,須立刻停用耳機並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