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出口前十玩家的焦慮,赴港香江電器能否打破“沃爾瑪依賴症”?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站在全球電器製造的尖端,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很早之前就曾分享了這麼一個觀點。

時至今日,美的、海爾、格力等家電頭部企業早已憑藉規模、創新、品牌力等多方位優勢成爲全球電器賽道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時,蘇泊爾、石頭科技等細分創意型玩家也在時代的變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而當國產品牌重構全球家電產業格局的背景下,其實還有很多中尾部玩家仍在奮力轉型謀得新生機。

日前湖北香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江電器”)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試圖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從代工企業向自主品牌的轉型跨越。

這家曾被冠以沃爾瑪“代工廠”的家電製造商,曾在2021年創下14.8億元的收入高峰,卻在疫情後因代工依賴、客戶集中度過高等問題陷入增長瓶頸。還一點的是期間公司連續兩年(2022-2023年)位列中國廚房小家電出口前十。

此番轉戰港股,既是其八年上市長跑的延續,亦折射出中小型製造企業在全球化競爭與資本市場博弈中的生存困境——在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中,香江電器如何在代工模式的“舒適區”與自主品牌的“突圍戰”之間找到平衡?當東南亞建廠與智能化轉型成爲新敘事,資本市場又將如何評估其價值與風險?

塑料廠起家的電器商增長“碰壁”了?

香江電器最早可以溯源到90年代初成立的一家塑料製品公司,此次公司同樣是以代工生產模式,經營氣泡袋、化妝盒、鏡子等包裝類和塑膠類小型產品,主要聚焦家居用品行業。

海爾、美的等電器類企業崛起後,香江塑料開始慢慢轉型到電器類家居賽道,並在2012年正式成立了香江電器。

據眼查APP資料,香江電器是一家專注於品質生活家居用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以ODM/OEM模式運營,主營產品涵蓋電器類家居用品和非電器類家居用品兩大類。

其中,貢獻始終貢獻了七成以上收入的電器類家居用品主要分爲三大類,即電熱類家電,如電烤爐、空氣炸鍋及電熱水壺;電動類家電,如攪拌機、打蛋器及開罐器;電子類家電,如電子秤、加溼器及激光燈。

財報顯示,從2021年-2023年,香江電器來自電器類家居用品的收入金額分別爲11.27億元、9.00億元、9.32億元總收入佔比始終在76%-82%之間。

而花園水管等非電器類家居用品貢獻了剩餘18%-24%的收入。各報告期的銷售金額分別爲3.53億元、1.97億元、2.56億元。

縱向對比公司的業績可以發現,其問題是,業務量最大的電器類家居用品收入下滑很明顯,而非電器類業務也始終未能撐起新的增長空間。

受電器類家居用品及非電器類家居用品整體銷售降低影響,2021-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爲14.8億、10.97億、11.88億元,呈現"V型"波動,這與當時海外囤貨潮消退直接相關。據招股書介紹,香江電器的九成以上收入來自北美洲及歐洲地區,其餘不足8%的收入來自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以及亞種等地區。

直到去年其營收才進一步修復到15.02億元,並刷新歷史新高。

相較而言,公司在市場擴張成效微弱之時,經營效率表現得更可圈可點一些。公司年內溢利由2021年的7180.2萬元逐年擴張到2023年的1.21億元、2024年的1.40億元。

受困者的三重自我束縛

雖說2020年開始傳統電器製造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這個時候也是產業結構性機遇氾濫的時期,全球廚房小家電市場正經歷“高端化”與“場景化”雙重變革。

不少類似於蘇泊爾、小熊電器等新秀憑藉創意產品以及多樣的線上營銷方式、營銷渠道實現逆市大增,完成消費者品牌心智的建立;包括美的、海信等老牌玩家也紛紛加碼品牌智能化、高端化,併成功實現了規模的持續擴張、全球品牌知名度的樹立。

因此,進一步細究香江電器的業務結構可以發現公司此前經營規模的增長困境主要是其存在三重較爲明顯的內在矛盾:

矛盾一是客戶集中度過高。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佔比從2021年62.4%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4.9%,其中據聞是公司第一大客戶的沃爾瑪與Telebrands兩家佔比超49%。

這種深度綁定雖帶來短期訂單穩定,但也導致議價能力削弱——2023年電熱類產品均價同比下降3.2%,而同期銅材成本上漲12%。

矛盾二從根本來說其實是存在因果關聯的,公司的重點依舊集中在生產。雖然此前早已開始培育“Weighmax威麥絲”、“Accuteck”、“Aigoli艾格麗”自主品牌(OBM),但核心仍然是OEM(代工)和ODM(包含設計的深度代工)兩種代工模式。

2021-2023年,公司來自ODM/OEM業務的收入分別佔到總收入的93.7%、94.4%、95.8%、96.3%。這意味着其OBM業務收入佔比已從2019年的4.56%萎縮至2024年上半年的3.7%,自有品牌面臨着從國內電商平臺褪去的困境。

對應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爲17.5%、20.4%、24.1%。而據東方財富網數據,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如小熊電器毛利率分別爲32.78%、36.45%、36.61%,北鼎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爲49.45%、48.74%、50.75%,均要明顯高於當期香江電器毛利率表現,這些也明顯暴露了公司代工模式的利潤天花板。

針對香江電器的困境,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樑振鵬認爲,香江電器沒有品牌溢價,只有加工環節的利潤,賺取的是整個家電生產製造產業鏈最末端製造業的利潤。另外,加工環節的報價很透明,通常ODM、OEM代工模式下的毛利率不會超過10%,在這種情況下,毛利率較低是比較正常的。

矛盾點三,則是公司研發投入滯後: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始終低於3%,不足行業均值的一半。其專利庫中90%爲實用新型專利,核心技術創新乏力。這種"重製造輕研發"的路徑依賴,即便公司上市成功投資者也不可避免的會擔憂公司在智能家居浪潮中的生存空間。

自救"必答題":自主是中心

對於這些問題,其實企業本身也看得很明白。因此面對智能化趨勢,香江電器在招股書中提出“技術升級”戰略,計劃募資用於研發中心建設。

只是,接下來要補好技術這條必要路線,香江電器要下的功夫不少。數據顯示,公司當的發明專利數量僅有個位數,且研發團隊規模也在收縮。

面對自主品牌較低的市場競爭力,香江電器在招股書中提出了包括引進新品牌以增強OBM業務,探索投資及收購具有增長潛力的現有品牌的機會等未來的策略。

公司目標爲收購集中在歐美市場提供生活家居用品的品牌擁有商,如電熱水壺、空氣炸鍋、慢燉鍋等。

另外,過去幾年與互聯網電商應運而生的各類新型營銷方式,絕對是成功撐起創意小家電市場高增速的核心原因。爲此,香江電器也在嘗試以渠道變革的破局。

在傳統代工渠道之外,香江電器正探索跨境電商與線下體驗店模式。儘管目前其線上渠道佔比仍不足10%,但2024年其OBM業務通過亞馬遜等平臺實現了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劣勢不少,但是隨着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海外市場成爲國產小家電品牌新的主流增長點,香江電器在這一點上確實更有優勢。

但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關稅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香江電器如果走赴歐美等海外國家建廠代工,一定承兌上能規避貿易壁壘並降低成本,但其中的成本可想而言;如果依舊藉助"第三方轉口貿易",那麼隨着監管趨嚴,可能公司還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

2025年的香江電器自主之路已經十分至關重要了,而上市則是很好的助推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