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裡短”事 “加減乘除”辦(民生改善在身邊·完善基層治理)

本報記者 喬 棟

“我被困在電梯裡4個多小時,可開發商、物業都拒絕賠付。你給我個公道,實在不行我就去法院起訴。”一大早,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司法局文匯路司法所所長丁雪娜就碰到了前來反映問題的羣衆。不久前,該羣衆曾被一個新交付的商務寫字樓電梯困住。

“您先彆着急,我們已經做了兩次矛盾調解工作,一直在努力解決您的問題。”丁雪娜先安慰這名羣衆,隨後打電話請律師協會、派出所共同出席調解會。現場,律師以規定和案例對雙方曉之以理,社區黨委“穿警服的副書記”、司法人員做見證,最終雙方達成諒解。

這是文匯路街道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完善基層治理的一個微鏡頭。

“運用‘加’法調解處理糾紛矛盾,我們建立了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所所聯動’機制。”文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席晉博介紹,“‘加’不僅體現在部門聯動,也體現在增加人員和時間,請社區民警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同時發揮社區‘網格員’等力量。”

說到“減”,文匯路街道黨政辦負責人曹秀芳打開了話匣子。“我專門統計過,以前需要街道開具、協助的各類事項多達177項。”曹秀芳介紹,伴隨青海省推動基層減負的“三張清單”落地,文匯路街道所需要協助辦理的各類事項壓縮至47項。

以辦理社保卡爲例,過去社區收集交到街道、街道再彙總傳給職能部門。曹秀芳說:“現在街道不再做‘二傳手’,羣衆可以直接去現場辦理,省去在社區申請和取走的手續。”

“‘乘’是一種放大效應,是辦事效率的‘升維’。”文匯路街道辦事處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韓玉花在基層工作多年,“伴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服務羣衆‘乘’倍增效。”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就是一雙雙移動的‘眼睛’。他們以年輕人居多,‘走街串巷’對社區情況很熟悉,發揮他們的力量,對我們瞭解社情民意很有幫助。”韓玉花介紹,社區已經成立了一支330多人的志願服務隊。

點開“智慧社區”小程序,該街道辦33個社區的預警、通報及便民事項和活動都在其中一一展示。2024年,文匯路街道辦通過“智慧社區”處理居民向社區反饋的意見建議及矛盾糾紛調處1402條,處置完成率99.6%。

“‘除’是對頑疾的清理。去年以來,我們針對形式主義問題,採取多種辦法進行根治。”該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代治娟說:“針對文山會海等頑疾,我們常態督辦,對文、會進行報備和預審,確保每個會都開得有質量。同時,我們清理整頓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清理非必要的微信工作羣12個。”

“‘加減乘除’是四個維度的工作思路,目的是形成一套更緊密、服務質效更高的基層工作辦法,有效地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曹秀芳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8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