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成效顯著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6日訊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啓動以來,濟寧市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力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緊扣國家戰略部署,創新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當前,全市完成文物調查4847處,新發現文物965處,增量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完成外業普查,爲山東四普工作作出了標杆和表率,多項創新經驗獲全國推廣。

高位統籌,構建普查“新體系”

濟寧市將文物普查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由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掛帥,建立市級領導牽頭的四級聯動機制,18個市直部門協同作戰組成濟寧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動態管理,全市14個縣(市、區)同步建立普查機構,召開協調會議,制定實施方案,爲普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專業賦能,打造普查“強隊伍”

爲確保普查工作的專業性和準確性,注重人才培育,積極組織業務骨幹參加國家級、省級文物普查培訓,濟寧市先後組織69名市縣普查業務骨幹參加國家文物局、省文旅廳舉辦的培訓班,226人蔘加線上四普培訓,123人蔘加市級培訓班,實現普查隊伍培訓全覆蓋。微山縣普查工作隊長宋磊在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三期培訓班上分享實地普查經驗,嘉祥縣普查工作隊員汪灝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交流會上作爲一線代表發言,展現了濟寧市普查隊伍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精細保障,確保普查“高質量”

爲確保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濟寧市出臺了《濟寧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明確了普查工作的目標任務、時間節點、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同時,濟寧市還組建了3支市級文物普查指導隊伍,加強對各縣(市、區)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通過建立嚴格的普查責任體系和數據審覈機制,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準確無誤。

試點先行,樹立普查“新標杆”

曲阜市和汶上縣分別被確定爲全國、省級文物普查試點縣。濟寧市充分發揮試點縣的示範引領作用,創新保障舉措,助力兩地圓滿完成試點任務。曲阜市作爲全國試點,率先構建“六大保障體系”,通過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經驗總結等方式,探索出了“六步工作法”文物普查新路徑,爲全市乃至全省的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被選中在全國總結會上作典型發言。汶上縣完成省級試點水利文物專題調查,創新“無人機+人工踏勘”技術組合,形成可複製的“濟寧經驗”。

嚴格督導,普查成果“見實效”

爲確保普查工作取得實效,濟寧市成立了3個文物普查督導組,對14個縣(市、區)的普查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督導組通過聽取彙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詳細瞭解各地普查工作進展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約談整改。創新“第三方服務雙審制”,確保普查工作規範有序、數據準確無誤。

高效推進,普查進度“爭一流”

自2024年5月起,濟寧市文物普查工作全面轉入實地調查階段,市普查專班充分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加強對各縣(市、區)普查工作的調度和協調。各縣(市、區)也積極行動,廣泛開展田野文物調查工作。創新“網格化推進+錯時工作”模式,組建田野調查隊,工作經驗多次獲國家簡報刊發推廣。濟寧市已提前完成全域文物點複查工作,調查總量爲4847處,其中,已複查文物點3882處,複查率達100%,新發現文物點965處,新發現率達24%。調查總量和新發現文物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