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驅動作用越發顯著

7月1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了2025版《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全球供應鏈指數矩陣(以下簡稱“指數矩陣”)。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報告》及指數矩陣爲鏈博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迴應全球各方重大關切的創新之舉,也是中國貿促會高水平應用型智庫建設的重要成果。

《報告》全面梳理了過去一年全球供應鏈最新發展態勢。《報告》提出,過去一年,全球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持續提高,鐵路、機場、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以及5G、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出現明顯上升態勢,爲全球供應鏈安全運行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此外,技術創新對全球供應鏈的驅動作用越發顯著,增強現實、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不斷成熟,碳捕集與封存、智能電網等綠色低碳技術加快推廣應用,推動全球供應鏈步入數智化、綠色化的新階段。

《報告》系統總結了中國爲促進全球供應鏈發展作出的實踐和帶來的機遇。趙萍介紹,中國持續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全球供應鏈金融服務效能,推動全球供應鏈提質升級。“補鏈延鏈、多元佈局、效率提升,在不確定的世界中,中國爲全球供應鏈合作注入更多確定性。”趙萍說。

《報告》還聚焦全球前沿技術和關鍵產品研發,繪製了無人機、AR眼鏡、人形機器人、水電、大豆和葡萄酒6種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圖譜。據記者瞭解,自2023年該《報告》首發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繪製17種重要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圖譜。這些圖譜清晰展示了每條供應鏈的上中下游分佈,總結歸納了國際組織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的供應鏈相關促進政策,以及中國爲推動相關供應鏈發展的創新與實踐。

指數矩陣是本屆鏈博會推出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指數矩陣對供應鏈的外部環境、連接程度、創新水平、發展韌性進行全面評估。”趙萍表示,指數矩陣爲各方研判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勢提供了公共產品,也表明中國貿促會始終致力於全球供應鏈的前沿研究工作。

指數矩陣直觀呈現了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變化趨勢。研究發現,2018年至2024年,構成指數矩陣的4個指標值均有所上升。“這再次證明經濟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趙萍表示,儘管世界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但促進因素始終佔據主流,全球供應鏈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發展,全球供應鏈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指數矩陣也揭示了全球供應鏈內在韌性仍相對脆弱的事實。根據觀察,2018年至2024年,韌性指數上升幅度均小於其他指數,且波動幅度較大。當其他3個指數中任一指數下降,韌性指數都會隨之下降。趙萍分析,這表明全球供應鏈的內在質量較不穩定,易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仍面臨較大挑戰。

“推動供應鏈穩定運行,全球各界還需要作出更多努力。”趙萍建議,打造高效聯通的基礎設施網絡,爲全球供應鏈穩定運行提供更加堅實的外部硬件環境保障;堅持開放包容的雙多邊規則,爲全球供應鏈安全運行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制定互利共贏的供應鏈政策,摒棄保護主義的思維;營造更具活力的創新發展環境,促進全球創新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動;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務體系,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運轉。(經濟日報記者 康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