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胸肉真空包裝好安心?營養師示警恐養1害菌 「拆開即食」易中鏢
營養師蔡正亮指出,真空包裝的雞胸肉雖然寫打開能食用,但也隱藏着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風險。圖/Ingimage
健身者常食用雞胸肉,主要是因爲它高蛋白、低脂肪,有助於增肌減脂。營養師蔡正亮呼籲,真空包裝的雞胸肉雖然寫打開能食用,但也隱藏着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風險,比其他有害菌還要危險數十倍,建議:「最好還是經過加熱再食用」。
營養師蔡正亮在臉書發文,表示現在運動風潮和低GI飲食風氣崛起,許多人會選購便利商店貨架上各種口味的雞胸肉。他的一位朋友就喜歡吃,並且認爲是「真空包裝」所以絕對安全;朋友也知道加熱後比較好吃,但因爲擔心加熱後沒立刻吃完會壞掉,加上包裝袋上寫「打開即可食用」,所以一直是冷着吃。
蔡正亮透露,朋友的答案對了一半,真空包裝的確可以隔絕空氣,減少細菌入侵,但有種自然界的菌叫「肉毒桿菌」,其特性就是不愛空氣、不耐酸,卻很怕熱,雖然真空包裝寫打開即可食用,但加工過程中,如果疏忽導致污染,可能就有潛在風險。
蔡正亮表示,面對肉毒桿菌,自保纔是正解,肉毒桿菌會產生休眠的孢子,更容易藏在真空包裝食品裡,特別是低酸性的食品,如肉品、醃漬蔬菜等等,且無氧狀態下,肉毒桿菌更容易存活,即使放在冷藏櫃裡,食用前最好還是「加熱後再食用」,纔是最有保障的方式。
蔡正亮解釋,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不耐熱,加熱後都能夠破壞,「多一道加熱,多一層安全」,只要加個熱,就能大幅減少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