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兩筆費用後 億緯鋰能何以“輕裝上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近日,億緯鋰能(300014.SZ)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281.70億元,同比增長30.06%;歸母淨利潤爲16.05億元,回到了2022年的水平,而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淨利潤進一步下滑至11.57億元。

這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引發市場關注。從表面看,其歸母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若剔除股權激勵費用計提時點調整及哪吒汽車破產等導致的壞賬計提影響,實則仍實現小幅正增長。

一方面,公司因港股申報合規要求,提前確認股權激勵費用;另一方面,公司主動進行風險出清,相關壞賬已全額計提。

值得關注的是,億緯鋰能已就合同糾紛起訴相關關聯方,顯示出產業鏈淘汰賽加速背景下,電池企業風險管控意識顯著增強。而從業務基本面看,動力電池毛利率回升、儲能出貨穩居全球第二、大圓柱技術量產裝車及固態電池研發提速,仍傳遞出積極信號。

與此同時,億緯鋰能還宣佈了中期分紅,公司2025年半年度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45元,合計派發現金股利5億元。

利潤折損原因

億緯鋰能利潤折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股權激勵費用和單項壞賬計提的影響。

億緯鋰能董事會秘書江敏稱,“公司上半年股權激勵稅前的費用大概5.7億元,對利潤影響大概有4.9 億元。下半年預計略低一些,大概 4 億元費用。”

據媒體報道,上述影響利潤的因素中,股權激勵費用系受申報港股上市合規性要求,公司計提了半年度股權激勵費用,此費用往年於四季度方纔計提。此外,單項壞賬由一家汽車公司破產事件引起,目前該單項已全部計提完畢。江敏稱,“公司上半年計提了 2 個億元左右的減值,其中單項計提的金額主要是針對合衆汽車,約 1.5 億元應收賬款全額計提了。”此前,億緯鋰能與哪吒汽車淵源頗深,兩家公司長期存在業務關聯。2023年哪吒汽車前五大供應商中,四家爲電池企業,億緯鋰能位列其中。

若剔除上述影響,億緯鋰能歸母淨利潤則略增3.78%,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淨利潤爲17.7億元,同比增長18.06%,均實現增長。

在汽車行業現階段,“留在牌桌上”更爲重要。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便提及,今年動力電池業務將是億緯鋰能重點關注的領域,好在半年下來,已經明顯改善,客戶覆蓋面更加廣闊。

截至目前,億緯合作的消費電池客戶包括三星、SB&D、博世、小米、順豐、思摩爾等;車企客戶包括BMW、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等,國內知名車企廣汽、一汽、長安以及知名新勢力小鵬、零跑等,商用車客戶三一重卡、吉利遠程、東風商用車等。公司合作的儲能客戶包括 Wärtsilä、ABB、臺達電子、中國移動、南方電網、沃太能源等。

在產能佈局上看,億緯在全球擁有八個生產基地以及兩個在建生產基地。境內來看,公司形成了惠州、湖北、江蘇、四川、雲南、浙江等產能佈局。境外來看,公司率先進行全球化佈局,已在馬來西亞建成電池生產基地,並積極推進匈牙利工廠項目的建設,能夠有效支撐全球的產品供應需求。

多點開花

報告期內,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的營收達到127.48億元,同期儲能電池的營收爲102.98億元,動力電池的營收再次超過儲能電池,動力的毛利率也增加了個6.92個百分點,達到了17.60%;儲能電池營收達到102.98億元,毛利率達到12.03%,毛利率略微下滑2.32個百分點。

在國內大多數動力電池廠商都選擇了方形電池的技術路線之時,億緯還在堅持他的大圓柱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公司稱大圓柱電池已實現量產裝車超過六萬臺,單車最長行駛距離已經超過了23萬公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公司2024 年度大圓柱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出貨量方面,報告期內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 21.48GWh,同比增長 58.58%。

半年報發出後,億緯鋰能舉行了電話會議,解釋了動力電池毛利率回升的原因。

江敏稱,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產品在今年二季度對國際車企的交付逐漸起量,毛利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上半年動力電池板塊毛利率做到了17.60%,同比上年的 11.45%有了明顯的改善。預計三季度依然是穩定交付的狀態。公司過去對部分產線進行改造,改造完成的產線在今年7 月開始陸續投產交付。動力電池板塊盈利能力預計在下半年會呈現穩定向上的趨勢。

儘管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儲能仍然是公司增長的重要引擎,報告期內儲能電池出貨量高達28.71GWh,同比增長37.02%。根據鑫欏諮詢數據,2025上半年公司儲能電池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二。

今年6月,億緯第30萬顆儲能專用大方形Mr.Big電池於荊門60GWh超級工廠下線,標誌着全球儲能產業正式步入超大容量電芯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

上半年,根據CNESA數據,中國新型儲能裝機達 42.61GWh,同比增長27.5%,主要受新能源全面入市、531併網節點及容量補償政策驅動。

全年來看,全球儲能電池的增長仍然較爲可觀,GGII預測,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電芯出貨增速約 30~50%。

消費電池受到消費電子市場復甦,需求有所回升,億緯小圓柱電池產品實現出貨量顯著增長,產銷量已突破1億隻/月。

在固態電池產業化節奏上,億緯相對激進。半年報披露,億緯已成功開發出Ah級硫化物基固態電池原型,百MWh的中試線預計在2025年投入運行。公司預計在2026年實現生產工藝突破,推出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態電池1.0;在2028年推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態電池2.0產品。350Wh/kg的標準是國內多數同行進軍全固態的初代產品。

此外,億緯鋰能還有鋰金屬電池系統適配低空無人飛行器極限需求,基於納米硅基材料技術開發的圓柱電池能量密度提升明顯,同時通過智能浸沒式液冷技術保障用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