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 年營收486億元,鋰電池“龍頭”億緯鋰能“A+H”上市意欲何爲?

繼寧德時代成功闖關港股IPO後,又一家鋰電池巨頭宣佈擬“A+H”上市。

近日,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證券爲獨家保薦人。

據悉,億緯鋰能成立於2001年,於2009年在A股上市,截止7月11日收盤,公司在A股的股價市值約938億元,是業內一家有名的鋰電龍頭。該公司深耕鋰電池領域二十餘年,憑藉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駕馬車,至2024年,營收高達486億元,淨利潤超42億元。

2025年以來,A股龍頭上市公司開啓了自己的第二輪上市,擁抱A+H模式,譬如恆瑞醫藥、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相繼成功叩響港交所的大門,實現A+H上市。億緯鋰能作爲又一鋰電龍頭,此次赴港上市則“意欲何爲”?

行業地位“靠前”,年營收486億元

智通財經瞭解到,億緯鋰能的主要業務是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24年高質量發展,公司在上述三大業務均取得國際領先地位,建立起覆蓋材料、電芯、BMS、系統的全體系研發平臺,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生活、綠色交通、能源轉型等領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億緯鋰能在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領域均具有強勁競爭力。按出貨量計,2024年,公司消費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市佔率11.7%;公司動力電池出貨量在中國產商中排名前五,市佔率2.8%;公司儲能電池出貨量則排名全球第二,市佔率17.2%。

與此同時,億緯鋰能的客戶覆蓋也十分廣泛,公司和電動工具全球前三的廠商均有長期深入的合作,覆蓋超過80%的全球前十大電動工具公司,並覆蓋超過60%的全球前20大新能源乘用車供應商。

具體而言,該公司合作的消費電池知名客戶包括三星、Stanley Black &Decker、博世、小米、順豐集團、思摩爾等;知名車企客戶包括國際品牌BMW、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等,國內知名車企廣汽、一汽、長安以及知名新勢力小鵬、零跑等,商用車客戶三一重卡、吉利遠程、東風商用車等;其合作的知名儲能客戶包括中國移動、南方電網、ABB、臺達電子等。

頭部效應之下,億緯鋰能的營收和淨利規模也較爲可觀。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爲363億元、487.84億、486.15億,規模可觀;實現毛利分別爲57.86億元、81.19億元、84.65億元,逐年增長;實現年內利潤則分別爲36.72億元、45.2億元、42.21億元。2024年同比下滑6.6%,或由於資產減值損失和政府補貼等其他收益減少等因素影響。

拆分收入結構來看,2024年,億緯鋰能來自消費電池的收入爲103.22億,佔比21.2%;來自動力電池收入爲191.67億,佔比39.4%;來自儲能電池的收入爲190.27億元,佔比爲39.1%,這三大業務板塊果然如“三駕馬車”一樣帶動業績穩步上行。

基於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期內億緯鋰能業績增速雖有放緩特徵,但整體表現仍較爲穩健,不失“龍頭底色”。

三大賽道雙高位數增長,夯實競爭力仍是關鍵

一分爲三來看,億緯鋰能所處的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領域目前仍呈現出高增長潛力。

消費電池領域,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消費電池市場需求穩健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按出貨量計的市場規模將由2025年的217億隻增至2029年的551億隻,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6.2%。消費電池行業的業務需求豐富而快速變化,只有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並且能洞察市場需求的公司才能抓住機遇。

動力電池領域,在政策指引與技術突破共同推進下,動力電池下游需求增長明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總出貨量預期按26.7%的複合年增長率由2025年的1,376.4GWh增長至2029年的3,548.3GWh。此外,由於全球電動化發展迅速,市場空間仍較爲巨大,除乘用車外,商用車和工程機械都是動力電池領域極具潛力的市場。

儲能電池領域,市場高速增長疊加技術進步,全球儲能產業加速構建新業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預期將按23.1%的複合年增長率由2025年的479.2GWh增長至2029年的1,101.3GWh。技術更新迅速,由於長期性的特點,未來對於技術指標的敏感度可能更高,提出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和運維要求,對於行業參與者的技術能力要求提高。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電池行業競爭激烈,一旦公司未來在在電池行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經營業績則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基於這一共識,億緯鋰能也不斷從多個維度來鞏固公司的競爭優勢。

在招股書中,億緯鋰能披露了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公司要深化全球化戰略,戰略性擴展產能,滿足全球客戶需求;同時增加研發投入,持續豐富前沿技術儲備和擴寬產品場景•以及通過全球合作促進增長。

舉例來說,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資建設的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於2024年完成地面工程,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億緯鋰能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的圓柱鋰電池項目設備於2024 年12月開始進場,年產能達6.8億隻小圓柱電池預計在2025年初實現量產。同時,2024年公司還新增儲能電池及消費類電池製造項目。

如此大的戰略動作下,顯然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億緯鋰能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85.12億元。由於海外擴張的高投入與回報週期長等特質,所以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過進軍港股市場緩解短期壓力,鞏固競爭優勢。

綜上來看,億緯鋰能赴港上市是其全球化戰略的必然選擇,旨在通過國際資本支持海外擴產、優化融資結構。若港股募資順利,將顯著緩解短期壓力,但長期仍需關注海外市場放量和利潤修復能力。若發行估值合理,公司作爲行業龍頭之一,仍具備較強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