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錄|數字技術激活沉睡的文物
原標題:集思錄|數字技術激活沉睡的文物
浙江杭州的拱宸橋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爲更好保護這個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標,杭州啓動大運河(杭州段)的拱宸橋數字化保護項目,用科技力量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據《人民日報》7月14日報道)
文物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懷。近年來,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文物保護各環節,不僅讓文物在數字世界裡重現神采,也爲更好解讀、保護和利用文物提供了新路徑。拱宸橋數字化保護項目,正是其中一個範例。
數字技術爲創新展示方式、提升文化體驗、廣泛共享資源搭建了數智平臺。在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拱宸橋以全景立體影像的方式呈現於運河之上,數字技術不僅保存和展示了文物當下的真實狀態,還打破時間限制、地理阻隔,助力文物以更生動、更便捷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走到人們身邊。
科技賦能,讓保護工作更智能。輕觸屏幕,一條“數字京杭大運河”緩緩流淌,運河之上是三維建模、可360度全景展現的拱宸橋……搭配“數智運河管理系統”,工作人員能隨時掌握拱宸橋保存現狀、水文環境、遊客量等多種情況。又如,西安推出“數字方艙”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實時分析古城牆牆體結構變化,並自動觸發預警。數字技術在實時監測狀態、提前發現風險、及時預警保護等方面的廣泛應用,讓文物保護更精準、更高效。
科技賦能,還爲探秘文物背後的故事提供了“金鑰匙”。專家利用磁法與電阻率成像等技術手段,精準探秘地下未知世界;在三星堆,多學科通力合作正奮力撥開歷史的迷霧……科技力量成爲考古學家補齊歷史拼圖的重要手段,讓歷史的脈動更加可觸可感。
當更多文物在數字世界裡活起來、傳下去,文明的薪火就會在創新中不斷延續。涌現更多“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與創新實踐,將有助於深入發掘文物所蘊含的多元價值,不斷拓寬人們感知文物的途徑,讓全社會獲得更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王藝)
(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