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川普晶片關稅磨刀霍霍 專家:臺灣陷入臺積電霸權、避稅兩難

臺積電已承諾向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650億美元,並正在尋找其他投資地點。圖爲臺積電公司標誌。路透

法新社25日引述專家分析報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半導體開徵關稅,臺灣面臨維持臺積電霸權和避免新關稅的兩難處境。

川普第二任期以來,以「讓製造業迴流美國、改善貿易逆差」爲由,宣佈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徵一系列關稅。川普政府2月19日宣佈,將於3月對半導體徵收關稅,稅率「從25%開始」。

香港城市大學國際貿易專家夏竹立(Julien Chaisse)指出,臺灣的經濟安全很大程度仰賴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而臺灣也一直利用這項優勢來維持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但是,他表示:「我認爲川普的關稅威脅讓這項政策變得更加複雜。例如,臺灣可能會面臨做出讓步的壓力。」

臺灣受到川普壓力,臺積電承諾向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650億美元,並正在尋找其他投資地點。

對此,臺灣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Wayne Lin)認爲,川普壓力或將加速臺灣半導體生產向美國轉移,但他補充:「新建一座半導體廠需要數年時間,因此臺灣很難立刻滿足川普的期望。」

不過,外界也擔心,假如臺灣過度擴張海外生產設施,可能會失去半導體霸權地位。

加州半導體研究公司TechInsights資深研究員赫欽森(Dan Hutcheson)告訴法新社:「臺灣現在處於非常棘手的情況,」他說,「對臺灣來說,將一些製造業轉移到美國是有利的,但不能全部交出去,因爲如果臺灣把所有的製造業都交出去,那麼臺灣就會失去重要性。」

報導指出,臺灣政府仍在盤算川普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關稅是否僅針對運往美國的晶片,亦或是包含已經置入晶片的成品。根據官方數據,臺灣去年總值1650億美元的晶片出口中,一小部分直接運往美國,絕大多數運往其他國家,加工嵌入電子產品後再行出口。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創新政策專家克林格-維德拉(Robyn Klingler-Vidra)分析:「25%關稅相當高,但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

不過,克林格-維德拉警告,這些關稅「可能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更廣泛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抑制臺灣對美國的直接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