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下個新戰場「ASIC」!哪些臺廠磨刀霍霍 搶賺驚人商機

Nvidia霸權受威脅,ASIC晶片正逐步挑戰AI GPU的主導地位。(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CPS ASIC供應鏈

輝達晶片長期制霸AI伺服器市場,但由Google、AWS、Meta及微軟等國際巨頭所推動的自研晶片潮流,正一步步挑戰現有的市場格局。

人工智慧運算需求的爆炸性成長,正推動全球晶片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當Nvidia GPU長期主導AI晶片之際,一股新力量正崛起—特殊應用IC(ASIC),Marvell近日在「客製化AI投資人說明會」中,大幅上調二○二八年全球資料中心市場潛在規模至九四○億美元,並設定客製化運算市佔率在同一年擴大至二○%的目標,而臺灣的半導體生態系正全面受惠於這場ASIC革命。

面對AI運算的多元場景,Marvell宣告透過三大合作模式靈活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從系統架構設計、IP開發到製造封裝一條龍整合,強化與四大雲端服務商(CSP)的深度合作,並積極拓展新客戶。除了CSP客戶的十二個客制專案之外,也新增兩家新興大客戶,並有超過五○個ASIC專案正在洽談中,多個Socket專案預計二六、二七年起逐步挹注營收。

博通、Marvell逾七成市佔

尤其針對大客戶AWS,Marvell提到已與之簽下五年長約,而隨着新興AI客戶xAI、Tesla自建算力的崛起以及由國家推動的主權AI,都將推動客製化需求在全球爆發。其中,Marvell認爲訂製的XPU和包含HBM、互連控制、供電等在內的XPU Attach(配套組件)是增長最快的兩大領域,未來Marvell的雲端收入將全面轉向AI,反映AI應用和雲端基礎設施的高度融合。

與此同時,科技巨頭博通(Broadcom)則是ASIC市場的領導商,擁有五五至六○%的市佔率,Marvell以十五%市佔緊隨其後。從幾年前博通開始爲Google設計TPU(張量處理單元)之後,Meta的新訂單也紛紛涌入。博通執行長透露,已與至少三家超大規模雲端客戶簽訂合約,預計到二七年每家客戶年採購量將達一○○萬顆客製化AI晶片,ASP也將逐年上揚。

外資野村出具報告指出,目前輝達仍掌握AI伺服器八成以上的價值份額,ASIC僅佔八~十一%,四大CSP廠自研晶片以平均一至二年的速度推出,目標在於降低對輝達晶片的依賴,同時也提升成本效益與供應鏈彈性,隨着研發及量產的腳步加快,ASIC晶片正逐步挑戰AI GPU的主導地位。野村預計Google TPU、AWS Trainium 2全年出貨量約一五○萬~二○○萬顆與一四○~一五○萬顆,已達輝達GPU出貨量(約六○○萬顆)的一半份額。二六年之後,ASIC晶片的量產以Meta最爲積極,併成爲ASIC總出貨量正式超越輝達GPU的關鍵。

Meta晶片積極量產

其中,有下游供應鏈預估MTIA T-V1二五年出貨量將達一○○萬至一五○萬顆,並於二六年中再推出面積翻倍、密度接近GB200的MTIA T-V1.5,屆時該晶片將佔Meta ASIC出貨量的七成,微軟則可能在二七年纔會加入量產行列。(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58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3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