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臺美協議推延卸責北京 民進黨「依美抗中」破功?

臺灣涉外人士卻表示,臺美談判過程中,中方透過管道向美方關切,希望得知臺灣投資合作方案,顯示北京不樂見臺灣談得比美中快。(美聯社)

美國公佈臺灣對等關稅爲20%,高於日、韓的15%,遭在野批評嚴重挫敗;賴政府除了強調這是「暫時性關稅」,待後續協商還可望再調降,更透過所謂「涉外人士」放話,指北京暗手介入,避免臺美比中美更快達成具體共識。但從外媒的報導看來,臺美協議進度拖延,關鍵恐怕還是在臺灣願意割的肉,美國還嫌不夠;民進黨政府凡事推給老共,等海水退了,西洋鏡就會被拆穿。

有長期主跑兩岸的媒體人觀察,在這次臺美貿易談判的過程中,雙方都沒有釋出談判過程的照片,就算白宮正式宣佈對臺關稅20%,也不若過去美國總統川普對其他國家的態度,會早一步在個人社羣平臺上披露,美國官方也沒有同樣公佈給對談國領導人職稱、首都的正式關稅信。

從上述種種跡象看來,恐怕真有北京着力的痕跡。一方面,美方還在極力促成「川習會」,畢竟不能讓臺美關係正常化,這是北京最在乎且無可退讓的點,沒必要因爲對臺關稅談判節外生枝;二方面,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川普不能撼動的政治基礎,扮演世界秩序仲裁的角色,對川普來說遠不及美國利益,在臺灣這隻肥羊對美無力還手的情況下,面子做給北京,不過順水人情。

但涉外人士卻表示,臺美談判過程中,中方透過管道向美方關切,希望得知臺灣投資合作方案,顯示北京不樂見臺灣談得比美中快。涉外人士甚至稱,中國提防颱美經濟關係過於親密,臺美貿易協議讓合作升級,讓臺灣取得更高經濟獨立性,恐對中國利益造成損害,牽動兩岸關係。

問題是,中國向來只是要矮化臺灣的政治地位,並非經貿利益;若北京真能干涉美國對臺的經貿作爲,臺灣就不可能成爲去年美國的第九大貿易伙伴,賺進1163億美元,也就不會變成這次川普對等關稅的主要目標之一。

況且,美中關稅暫緩到8月12日才生效,甚至有可能因爲雙方完成第3輪高層會談而再次展延;而美方對臺20%關稅的生效日延到7日上路。若如涉外人士說,臺灣不能在中國之前與美達成貿易協議,美方怎會訂出8月7日這個日期?美方不過就是要逼迫臺灣,在7日之前吐出更大的利益,無關乎北京想法。

從日、韓的遭遇來看,臺美遲早要籤的貿易協議,也只是美方要迫使臺灣開放更大的市場,加碼對美更多的投資,川普不會放過臺灣這隻到口肥羊;涉外人士現在又想把臺美協議推延的責任推給北京,刻意型塑「阿共的陰謀」,但若美國真埋單這個陰謀,代表民進黨政府長期「依美抗中」破功,恐怕就更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