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銳評: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
來源:環球時報
臺積電可能變成“美積電”的疑慮正在持續擴大。在美國新政府方面多次點名“臺灣偷走美國芯片生意”並威脅對臺灣芯片徵收100%關稅後,美國媒體近日又傳出華盛頓正推動一項讓臺積電與英特爾組成“合資公司”的計劃。臺積電被島內一些人尤其是綠營視爲“護島神山”,然而其資產被快速搬出臺灣流向美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卻是民進黨當局將之當作了“倚美”“媚美”的“投名狀”。
在美方的威逼利誘下,臺積電於2020年宣佈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納米工廠。其後,臺積電對美投資計劃一再擴大,至去年4月計劃投資金額已增至650億美元,擬於2030年前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第三座晶圓廠。與此同時,“臺積電最先進製程會留在臺灣”成了一句空話,臺積電目前已經同意,將在亞利桑那州第二座晶圓廠使用最先進的2納米制程技術。
美國對臺積電的“極限施壓”還在繼續。從拜登政府曾許諾給臺積電的高額補助被美國新政府威脅“撤銷”,使臺積電有可能失去約60億美元的美國財政補貼,到華盛頓方面揚言將對臺灣地區生產的芯片徵收高額關稅,以此迫使臺積電撤離臺灣。美國媒體近日又放出風聲稱,應美國政府官員的要求,臺積電可能接手美國英特爾公司的芯片製造業務。島內輿論認爲,若這一合資計劃落地,臺積電或將重蹈東芝、阿爾斯通的覆轍,從全球芯片巨頭淪爲美國產業鏈的附庸。
臺積電美國工廠的運營成本比在島內高30%。臺積電赴美不是商業決定,而是屈從於政治壓力。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不止一次表示,赴美投資“昂貴、浪費又白忙一場”,但“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迴天”。臺積電不斷髮出呼救信號,民進黨當局卻只是默默配合美國的“割地”要求,任由臺積電被肢解出賣。
臺積電近日在美國召開董事會,這是臺積電成立30多年來首次將董事會選在臺灣以外的地方舉辦。而在此之前,民進黨當局在美壓力下,已讓出臺積電部分董事會席位,讓外籍董事佔到六成。島內輿論擔心,美國通過董事會影響臺積電決策的趨勢明顯,臺積電恐徹底淪爲“美積電”,失去自主權。
對美國的最新施壓,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迴應了一堆空話,如會強化“臺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願意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云云。他此前提出,要將防務預算提高到島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加大“抗中”力度,將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強化臺美在AI與先進半導體技術開發等領域合作。臺灣輿論質疑,賴清德這種態度,只怕不但換不回美國對臺積電“網開一面”,反而是在幫助美國加速吞食臺積電。島內網友直批,民進黨當局“抱大腿抱到被咬”,“看看到底誰在賣臺”。
美國把臺積電視爲“盤中餐”,從臺灣手中明搶硬奪,美國軍方此前甚至曾提出“炸燬臺積電”論調,擺明了若得不到就毀掉的態度。美國的做法,一再證明其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賴清德將美國視爲“夥伴”,倚爲“靠山”,傍爲“大腿”,認爲美國會把臺灣利益甚至把“臺獨”利益當一回事,顯然是一廂情願的自作多情或自我麻醉的自欺欺人。無底線“倚美”“媚美”的惡果已經顯現,臺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
歸根結底,美國只把臺灣當工具,壓榨完剩餘價值後,棋子就會變棄子。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臺灣的前途福祉在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民進黨當局把同文同種的同胞當“敵人”,卻把身家性命託付給“洋大人”,實在太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