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花蓮洪災尚未平復 政院還要踩進朝野對抗的泥淖?
國民黨立院黨團週二原本提案將明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卻在表決前一刻撤回提案。國民黨團選擇退讓一步,就看政院有無善意回應。圖爲行政院長卓榮泰(右)日前二度到花蓮光復勘災,與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中)、花蓮縣長徐榛蔚(左)互動畫面。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週二院會,再現朝野攻防。國民黨立院黨團原本提案將明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卻在表決前一刻撤回提案。此舉緩解朝野緊張氣氛,但背後仍讓人嗅到政治角力的硝煙味。尤其在花蓮堰塞湖洪災尚未平息、舉國關注救災之際,任何過度的政治對抗都可能引發民怨。國民黨團選擇退讓一步,就看政院有無善意回應。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明確表示,撤案是爲了給行政院「依法行政」的機會;對於明年預算未編入軍人加薪、警消退休金提升,行政院則以「國軍待遇條例」及「警察人員人事條例」部分條文有違憲疑慮,已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與暫時處分爲由,並表示未來若憲法法庭認爲沒有違憲,會馬上調整、即時追溯補齊。
政院的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似是而非,因爲,若是聲請釋憲即可不編預算,豈不是政院先自任大法官?而立院三讀通過的法律,要不要遵守,若都由政院自行決定,「依法行政」即形同具文,將成「恣意行政」。
大罷免過後,賴清德總統曾表示,人民需要休養生息。但行政院如今對明年度總預算的編列及對三讀條文的認知,彷彿又回到大罷免過程的朝野互鬥。如果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二施政報告提出的「產業佈局、災區復原、社會信任」三項重建是真心的,就有必要從今年大罷免掛蛋汲取教訓,展現誠意,以民生爲重,以法律爲依歸。
退一步言,就算政院先編列預算,最後遭大法官宣告相關條文違憲,仍有解決方式,但至少不是在法律違憲與否不明之前,就跟在野黨拚得你死我活。況且,花蓮洪災尚未平復,若朝野再次因預算案上演激烈攻防,無異於在傷口上灑鹽。
事實上,國民黨團昨天釋出善意,但也暗藏玄機。因爲,依議事規則,在下次會議之前,藍白黨團都仍有「複議」這張牌,能讓預算案卡在付委審查之前,直至朝野達成共識。這種策略性的退讓,既顧及當前災情民意,又保留未來談判籌碼,顯示在野黨也非全然讓步;政院能否避免重演一年多來的政治擂臺賽及無謂對抗泥淖,就在執政團隊一念之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