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米董事長周孟賢 揪夥 推AI新藥開發

基米董事長周孟賢(右二)7月出席與訊聯集團策略結盟,推動AI新藥開發之論壇活動。圖/訊聯提供

全球AI應用趨勢活絡,生技醫療應用正重塑產業新格局,運用AI加速推展藥物開發應用,帶動新一波策略結盟趨勢。基米從2023年入股Wyzer,進軍美國市場。2024年增資子公司萊斯特,引進策略投資人加速新藥開發。今年7月更由董事長周孟賢親自出席與訊聯集團策略結盟推動AI新藥開發之論壇活動,展現周孟賢加速凝聚基米多元利基、海外佈局的活絡企圖心。

基米成立於2001年,爲前中研院水稻基因體中心主持人周德源博士與現任董事長周孟賢父子共同創辦,致力研究基因定序並深耕科學研究領域多年,應用市場涵蓋農業技術、物種繁殖到疾病預防,堪稱國內最大商業基因體定序公司。近年,在周孟賢領軍下,基米積極發展精準醫學基因檢測、開拓CRDMO業務及新藥開發等新領域。

擁有國內最大基因體核心實驗室的完整定序平臺的基米,攜手美國最大基因體公司illumina計劃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建立臺灣基因資料庫,還有全臺第一座符合PIC/S GMP規範的核酸&胜肽廠,跨足核酸及CDMO領域。

其中,在胜肽開發領域爲臺灣目前唯一能提供少量多樣的胜肽委託研究開發暨製造服務(CRDMO),挾少量多樣的生產彈性優勢,持續與多家新抗原(neoantigen)開發生技公司、學研單位等建立合作關係。

近年NGS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擴大應用,也加速基米在臨牀檢測業務擴展,包括跨足實驗室發展檢驗技術(LDTs)、發展自有品牌檢測服務,以及爭取海外市場等。

周孟賢認爲,臺灣再生醫療雙法實施,帶動相關基礎建設需求的增加;新環保法規對檢測機臺的冷媒的法規要求,預計至少引爆一波5至10年的大換機潮;NGS納入健保與民衆健康意識提升,擴大NGS在臨牀檢測與治療的落地應用;加上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爲防止基因資訊外泄和確保國家安全的「去中化」浪潮,有助臺廠爭取轉單效益。

在這些背景環境下,配合基米營運調整奏效,將迎來難得一遇的市場榮景,爲後續業績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周孟賢指出,子公司萊斯特專注研發抗疾病藥物與生物技術平臺。目前AI新藥開發正全面顛覆傳統藥物開發流程,腫瘤新生抗原新藥正是極需仰賴AI模型來準確預測,憑藉基米在次世代定序(NGS)專業技術,搭配上訊聯基因AI模擬開發經驗,加速新生抗原藥物開發,造福更多癌友。